第九章:信息層科技-《最后結局》
第(2/3)頁
劉彥點了點頭,他又看向了論文文字,這時李劍鋒就繼續說道:“這其實也和功率,效率等等有關系,科學的進步其中一個最為重要的體現,就是可以獲得足夠的功,從蒸汽機到內燃機,從核裂變反應堆到黑洞反應堆,更多的能量,更好的儲存設備,以及目前我們在攻關的能量晶塊不都是如此嗎?”
人類現在有兩名大科學家,其中大科學家席勒·羅德里格斯擅長的是天體物理學以及廣域領域的空間學方面,而科學家劉彥擅長的則是核物理學,量子力學,微觀物理學方面。
能量晶塊就是劉彥目前所主持的一個最為重要的科研領域。
隨著人類科技的持續性進步,眼看著即將抵達五級宇宙文明,特別是黑洞反應堆的科技也即將達標,與此同時,人類消耗的能量也呈直線上升趨勢,不說別的,光是光石計算矩陣所消耗的能量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在有大型構筑體的單位中,能量自然是不缺的,比如藍星號只要建成了黑洞反應堆,那么能量肯定就不缺乏了,如果還缺,那就再多造幾個就可以完事。
但是五級宇宙文明層次的戰艦,或者更小的宇宙穿梭機,單人用機甲,小型工作設備等等,其能量又該怎么辦?
那怕是小型化的反物質反應堆都快要無法承荷五級宇宙文明的能量消耗了。
至于儲存能量的各種設備,電池什么的更是提都別提。
化學電池在這種龐大體量的能量面前就和玩似的,而那怕是運用到了核能級別的電池都是無用,這就和地球時代的幾節五號電池根本不可能推動航空母艦是一個道理。
所以新式能量儲存設備,或者是相關的能量儲存方式就成了人類現在的急需品和必需品,這甚至已經到了妨礙人類文明繼續進步的主因之一了。
劉彥等相關領域的科學家們在商討后,一致決定開始攻關能量晶塊的科研壁壘。
通過與獨眼巨人族科學家的交流,人類知道了能量晶塊是六級宇宙文明的等價交換物,不光是其中的能量,晶塊本身也是重要戰略物資,而五級宇宙文明需要這個等級的能量儲存,可是五級宇宙文明卻造不出來,所以這也是宇宙中六級宇宙文明搜刮剝削五級及以下宇宙文明的方法之一。
人類從獨眼巨人處獲得了幾枚能量晶塊,然后就由劉彥領隊開始了攻關,其中涉及到了能量固化,穩定化,以及非曲率束縛場的問題,至少就目前來看人類的開發進度還早得很。
李劍鋒這時候又說道:“能量晶塊固然是我們現在急需的科技,但是我們也通過信息宇宙模型進行了論證,能量晶塊是有能量富集上限的,同單位體積下,能量晶塊的內有能量可以通過光色譜標注出來,從白,紅,黃,藍,紫向上攀升,其能量躍升等級是單位圓周率次方,到紫色時已經是非常龐大的能量,但是……這能量就夠了嗎?”
劉彥自然知道李劍鋒現在所說的話到底是什么意思。
文明的提升,必然帶來能量獲取與使用的爆炸式增長。
從原始社會的點燃第一團火焰,到原子能的第一次爆炸,這中間的差距是不知道多少個量級。
能量晶塊可以承載宇宙文明抵達六級水準,甚至隨著色譜等階的提升,不說紫色能量晶塊,恐怕紅色黃色就足以六級宇宙文明消耗使用了。
但在這之上呢?
七級,八級,九級,其能量消耗是個什么情況簡直想都不敢想。
或許在那個等級的宇宙文明中,隨便一臺儀器就需要消耗到海量紫色能量晶塊也說不定。
但是能量晶塊也是有極限的,其極限就是紫色,再往上就會超越物質宇宙承載極限,也即視界極限,史瓦西半徑,黑洞原點。
這其實也是李劍鋒論文的核心,他預測了七級及以上文明所消耗的與交易的不再是能量晶塊,而是信息,某種將信息有序化處理與儲存的東西。
按照信息交互理論而言,如果真有類似的東西,同樣空間限制下,信息晶塊的能量提取量遠超過紫色能量晶塊,差不多超過了十的三十次方這么多。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