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一步一步-《最后結局》
第(3/3)頁
甚至就有政府高層官員直截了當的對路遠明說道:“決定者,你的這個設想是‘你死后哪管洪水滔天’?沒錯,你在時大科學院無論如何都不會出什么事故,但是一旦你死了,你出意外了呢?我們都講唯物主義,自然也不興所謂萬萬歲那一套,伱很重要,重要性和我們人類文明等同,但是你也不敢打保票可以一直活下去,對吧?那既然如此,在我們制定政策與計劃時,就要考慮到你不在時會如何,你現在是給我們的后代埋雷啊!”
這番話已經是很嚴厲的批評了,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生物,能夠對領袖說出這樣的話來,在古代已經是死諫那種了。
路遠明自然不是獨夫,他也做不到因言獲罪,所以他是很認真的思考了這里面的利弊問題。
其實主要原因還是人類的目標太過浩大,而人類的時間又太過短缺的原因。
如果有幾百萬年給人類慢慢發展,那這一切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而且還有一個原因,路遠明沒有繼承者。
原本路遠明其實是有一個繼承者的,那就是唐哲安。
不管是從能力上,行為上,思想上,以及權威資歷上來說,唐哲安都可以成為續路遠明之后的第二任人類領袖,這一點在入魔之境里已經完全驗證過了。
唐哲安雖然做不到如路遠明這樣成為決定者,可以以個人威望決定一切,但是他也可以成為一個合格的領袖,而且是可以鎮壓人類這個種族內一切不服的領袖。
可是唐哲安已經沒了,而現在人類這個種族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在路遠明死亡或者出事后代替的第二人。
所以大科學院的想法被很多人抵制,原因就在于這個計劃除了路遠明在時不會出任何問題,一旦路遠明不在了,那么大科學院就將成為一個巨大的隱患……甚至是威脅!
可是在思考了幾天后,路遠明依然決定要成立大科學院,不過他也聽取了反對者的意見,所以大科學院的提議不能夠以他的名義來成立,而是由科學家們自發成立。
這其中的意義差別極大,并不是他不愿意承擔責任,而是為了限制大科學院的一些權柄。
所以當席勒·羅德里格斯提出這個建議時,許多人都詫異的看向了主席臺上的路遠明,而在看到路遠明沒有任何表情與語言時,一些人已經慢慢品過味來了。
他們都熟悉路遠明,自然知道路遠明不是那種害怕承擔責任與罵名的領袖,所以當席勒·羅德里格斯提出這個提案時,他們的表情就從才聽到的嚴肅轉變為了放松。
“請闡述你所提議大科學院的設想,規模,內容,以及所具備的權力。”就有高層問道。
而就在閉門會議討論到大科學院的時候,在藍星號上好幾個區域出現了肉眼可見的扭曲團,可是隨著路遠明一言不發,同時席勒·羅德里格斯所闡述的大科學院受到了人類政府和未來可能出現的聯合政府相當大的制約與監管機制時,這些扭曲團逐漸消失不見。
本該可以監控到艦內一切曲率波動的光石中控核心,卻對這些扭曲團的出現一無所知。
未來的變數在此改變。
亦如路遠明說出補天計劃的那一刻,一股整個宇宙只有極少數存在才知道的浩瀚原力由此誕生,推動著某種必然性滾滾向前。
亦如歷史的車輪不可阻擋。
某個不可能出現的未來開始逐漸成型。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