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5【進京趕考】-《夢回大明春》
第(1/3)頁
天還未亮,王姜氏就起來煮雞蛋,煮了滿滿大半鍋。
此時已是孟冬之尾,馬上就要進入寒月,煮雞蛋可以存放多日不壞,正好讓王淵帶在趕考的路上吃。
等王淵起床的時候,王姜氏早已將煮雞蛋裝好。
早晨,飯桌上,伙食不錯。
畢竟王淵即將遠行,早飯吃的是粟米粥,每人一個煮雞蛋,還專門炒了盤臘肉。
王淵問道:“阿媽,現在寨子里有多少人養雞?”
王姜氏笑道:“除了新來的,家家戶戶都養雞。曲蛇(蚯蚓)又不費錢,照顧得精細一些,就能養出好多只雞來,傻子才不養呢。”
“那就好。”王淵感到非常高興。
農民自有其勞動智慧,王淵自己折騰了兩年,才勉強試驗出坑養法的規律。
結果在穿青寨傳開之后,寨民們居然自己做了改進。
首先前期堆肥的時間縮短了,有人用農家堆肥的方式,將淤泥、腐草、少量糞便壘成土堆,再覆蓋秸稈和油布,只需四五天時間就能第一次發酵。然后翻堆進行第二次發酵,發酵效率更好更快,而且不容易形成惡臭味、惡酸味。
接著,又有人發明出缸養法,即把廢土放入大缸之中養蚯蚓,在大缸底部和腰部留孔排水。夏天可搬到背陰處,冬天可搬到屋里生火取暖,出太陽了還可搬出去曬一曬冬日暖陽。此法比王淵的坑養法更加方便可控,而且在冬天也不怕蚯蚓凍死或逃走。
如今的穿青寨,平均每家喂養八只雞以上,有的家庭甚至養雞二三十只。
王淵昨天去拜訪方寨主的時候,還特意向寨主夫人、大哥的岳母,請教了堆肥法和缸養法的訣竅。今后若是在地方任職,王淵打算推廣開來,不說養雞致富,至少可以給農民增收。
周沖就感到非常驚訝,他發現這寨子似乎很窮,因為以高粱為主食,粟米都不太多見,更別提什么稻米了。而且穿得也很普通,以葛布和麻布居多,跟云貴其他地區的山民相差不遠。
但寨子似乎又很富裕,家家都養雞,經常能吃上雞蛋。而且牲畜非常多,耕牛就足有十頭,還有上百只騾子和毛驢!
如果金罍來到穿青寨,肯定會認為此地乃世外桃源。
男耕女織,民風淳樸,生活無憂,雞犬相聞,這是讀書人最喜歡的景象。
其實最重要的一點,是自從苗民叛亂之后,穿青寨就沒再交過賦稅,也沒被征過徭役——扎佐司的稅役官不敢上山,怕一不小心把穿青寨也逼反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