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6【楊廷和的轉變】-《夢回大明春》
第(2/3)頁
“不如此,一條鐵路就得修到猴年馬月去。”王崇也是沒有辦法。
王崇一封書信發到北京,王淵跑去好山園見皇帝,國家機器立即就運轉起來:
南直隸調3000冶鐵匠,廣東調3000冶鐵匠,浙江調2000冶鐵匠,福建調2000冶鐵匠,立即坐船到天津登陸,再走薊運河直抵薊州,再走白冶河前往鐵廠。全程水路,一個月就能到。
江西調5000礦工,湖廣調5000礦工,走長江和大運河北上,到天津之后轉走薊運河。
燒炭工各省攤派,反正火速發往遵化。
沿途地方官府,必須提供食宿,不好好招待的,會被記在皇帝的小本本上。
南洋剩下的幾批糧食,不用運去京城,直接由薊運河轉運去薊州,用來作為礦工、燒炭工、冶鐵匠和鐵道工的口糧。
同時,內庫調撥銀子三十萬兩,用于采買各種物資,糧食不夠了也去采買。從北美淘來的金沙還有很多,從印加帝國弄來的金銀,去年冬天也解入內承運庫,朱厚照現在有的是錢,大明皇帝從沒有如此富裕過。
這一系列命令,鬧出的動靜非常大,引來朝廷和地方的共同反對。
反對無效,皇帝就是要修鐵路!
……
京城,楊宅。
楊廷和把兒子楊慎叫來:“慎兒,你平日也與物理學院有交往,對那火車和鐵路有多少了解?”
楊慎說道:“據傳,可一次運貨數千斤,日行千里而不停歇。這還只是一輛火車,如果十輛火車同時出發,便是一次運貨數萬斤。”
初代火車,能拉兩三噸貨已是極限,而且速度也非常慢。
好消息是,這種火車對鐵路要求不高,炒鋼法煉出的優質熟鐵,都能用來鋪設鐵軌。
即便是這種糟糕運力,也讓楊廷和震驚莫名。他琢磨道:“那豈不是十輛火車開動,一次就可運兵數萬,第二日便出現在千里之外。而且還不需要太多運糧役夫,直接讓火車運糧草便是!”
“正是。”楊慎說道。
楊廷和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啊!陛下一口氣撥了三十萬兩銀子,王若虛一口氣塞進鐵道司好幾個儲相,都是看到了鐵路和火車的前途。好個王二郎,竟弄出如此神異器物,有極東之地運回的金銀,鐵路必然越鋪越遠。就算崇山峻嶺無法翻越,也能隔段修筑,一直把鐵路鋪到草原去。數十年之后,邊事無憂矣!”
楊慎笑道:“若真能把鐵路鋪到草原,王二郎必為千古名臣。”
楊廷和又說:“還有漕運。每年運四百萬石漕米進京,途中就要消耗上千萬石,若能把鐵路鋪到江南,每年可省千萬石糧食開銷,而且還沒有覆沒風險。于朝廷,于江南百姓,都是一件大大的好事。就是那百萬漕工得妥善安置。”
楊慎補充道:“漕工和漕軍,肯定要留一些。從北京到江南,一路江河山嶺眾多,恐怕許多地方鐵路難以鋪設。這就需要轉運,留十萬漕工應該足夠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