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老友進京】-《夢回大明春》
第(1/3)頁
元宵剛過,王策終于從貴州回到北京,同來的還有陳文學、葉梧、劉耀祖等人。
“拜見王尚書!”昔日舊友紛紛作揖行禮。
王淵趕緊過去扶起,笑道:“諸君皆為同學,何必這么見外?喚我若虛便可。”
陳文學尷尬道:“慚愧。”
陳文學和葉梧都比王淵年長,科舉多年居然還是舉人,今年更是要跟王淵的兒子一起參加會試。
其實,這才是古代科舉常態,三十多歲中進士再正常不過。
劉耀祖同樣無地自容,穿青寨出了許多人物。王淵、王猛兄弟倆且不說了,袁氏三父子同樣很厲害。袁剛是宋氏第一猛將,袁志官至貴州前衛指揮使,袁達官至蓋州衛指揮使兼遼南參將(遼南參將屬營兵系統,若接到兵部命令,戰時可調動整個遼南地區官兵)。
從小一塊兒長大的伙伴,一個個都飛黃騰達,只有劉耀祖還在寒窗苦讀。
王淵感受到異常氣氛,哈哈笑道:“諸君且勿妄自菲薄,今日咱們一醉方休!”
除了昔日同窗,還有幾個貴州舉人趕考,今天一并前來拜訪王淵。
沒有宋氏子弟,因為土司后代,不得參加會試。但宋公子大興文教,從宋氏轄地走出的舉人,今年就有三個來京城赴考。
更多的舉人,來自省城貴陽,算上葉梧等人,今年一共有九人赴考。
最神奇的是普定衛,那里的官軍打仗或許不行,衛學教育卻辦得如火如荼。近十年來,貴州一共出了三個進士,全都來自普定衛,普定潘家(世襲武官)就占了兩個。可惜一人早死,潘流玉外放僅兩年,就病死在知縣任上。
順便一提,以上這些舉人,全是心學門徒,陽明心學已經席卷貴州。
王淵特別設宴,招待這些同鄉。
酒過三巡,漸漸打消矜持,氣氛終于活躍起來。
陳文學笑道:“要說貴州最大的變化,就是新錢流通,買賣交易變得更方便了。”
“就是,鑄造新錢,惠及貴州萬民,”葉梧也說,“只此功績,若虛就可稱賢臣。我代表家鄉父老,且敬若虛一杯!”
“干了!”王淵也不客氣。
貴州那破地方,實在太落后,大量農村以物易物,甚至一些州縣都以物易物。以前使用的銅錢,多為地方私鑄,含銅量非常可憐,在流通過程中各種被嫌棄。
而今,全國六大鑄幣局,云南鑄幣局便是其一。
云南以鑄造銅錢為主,而且鑄造量非常大,已流通到貴州、廣西、四川三省。這種新錢用料十足且做工精美,成為西南地區的主要市場貨幣,偏僻州縣甚至用以收藏保值,大量新錢被藏到士紳豪右的私庫當中。
六大鑄幣局瘋狂造錢,南京、杭州最是恐怖,每年都有無數銀元和銅幣問世。
官方這樣大規模印錢,海外大量流入白銀,居然沒造成什么通貨膨脹。只因地主階層太給力,白銀和新錢都被吸收了,要么藏起來不再流入市場,要么用于大肆購置土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