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4【就怕皇帝太有心】-《夢回大明春》
第(2/3)頁
“臣彈劾王敞之侄王祿,因爭搶西山煤礦,縱家奴杖殺礦工八人?!?
“臣彈劾……”
開始了,開始了。
夏言只是開個頭,不管是楊黨還是王黨,又或者是中間派,紛紛對準司禮監的兩位太監開火。
朱載堻本來也不爽這兩人,但面對洶涌的輿情,還是顯得有些無措。
從小跟朱載堻長大的伴當,都是朱厚照精心挑選的。雖然品行都還不錯,但年齡最大者,也不過才十七歲而已。若把王敞、張聰這些太監擼掉,朱載堻都不知該讓誰頂上……或許,可以回去問圣母皇太后(先皇貴妃)。
朱載堻說道:“東廠、錦衣衛,會同三法司聯手查案?!?
“陛下圣明!”群臣大呼。
朱載堻又說:“司禮監掌印人選,由圣母皇太后決定。至于秉筆太監,今后額定為九人,秉筆不得兼任提督!”
百官皆驚,隨即大呼圣明。
秉筆太監這玩意兒,以前雖沒有正式名稱,但早在正統年間,就已經有秉筆太監出現。因為內閣票擬數量太多,皇帝一個人玩不轉,至少得有將近十個太監幫忙批紅。
如果只是幫忙批紅,那相當于內廷秘書,這根本不算什么。
真正的問題在于,首席秉筆太監,同時還提督東廠、詔獄,其余秉筆太監也在提督各種機構。說得直白一些,即讓秘書獲得了實權。
正是有了這些實權,搞得首席秉筆越來越厲害,最后甚至凌駕于司禮監掌印之上。
朱載堻又說:“內廷十二監,各司其職,掌印太監不得兼任!九大秉筆太監,歸屬司禮監管轄,但獨立于司禮監掌印之外!”
群臣都傻了,王淵、楊廷和也愣了,他們都還沒來得及改革呢,剛即位的小皇帝就自己在改了。
而且是想當然的改革,朱載堻自以為可行,但真正實踐起來,批紅大權還是被司禮監掌印控制。倒是掌印不得兼任,這個還算不錯,就拿張永來說,曾經一人兼掌數監大印。
只不過嘛,朱載堻還是太嫩了,他只看到太監的壞處,沒有看到太監真正的作用!
司禮監擁有一半相權,內閣擁有一半相權,皇帝居中加以制衡,這才是明代皇帝們的用意所在。
甚至,后來秉筆太監獨攬大權,也多半是皇帝故意而為之。
因為自張居正之后,六科被內閣吞掉,內閣在外朝沒了制約。既然內閣權威提升,那么司禮監的權威,就必須跟著提升,否則就難以制衡內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