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7【宗室改革】-《夢回大明春》
第(3/3)頁
事實上,早在朱元璋晚年,就已經在為供養宗室而煩惱。剛開始,親王歲祿五萬石,朱元璋覺得小事一樁,朝廷養起來綽綽有余,后來他自己就下令縮減為一萬石。
正德年間,朝廷感覺宗室人口爆炸,便頒布法律對宗室實行“計劃生育”,嚴格規定各級別宗室的妻妾數額,那些亂七八糟的私生子不得入籍。但是,法律是死的,人卻是活得。一些娼妓所生子女,都被安在正妻頭上,只看宗人府的冊籍,還以為王妃都是母豬,一年能生他好幾個。
估計生得實在太多,藩王們自己都不好意思上報,于是有大量沒入籍的宗室存在。這些無籍宗室,同樣不事生產,因為他們自力更生是違法的。
朝廷就是要把宗室當豬養,不許種地,不許經商,不許做工,不許科舉!
王淵繼續說道:“前兩年川鹽案,三法司徹查蜀王。諸位同僚,成都周邊良田,竟有一半是蜀王府的地(明末接近七成)!各地藩王,霸占民田,私設鈔關,魚肉百姓。與此同時,中下級宗室,貧苦不堪,形同乞丐。若太祖復生,看到自己的子孫,一些成了不事生產的蛀蟲,一些成了難以求生的乞兒,太祖會作何想法?”
明代的中下級宗室是真慘,就像清末的底層滿人一樣,那都是想吃飽飯都難。因為他們無權無勢,法律還不準他們工作,朝廷歲米被層層克扣,發到這些人手里已經所剩無幾。
歷史上,山西懷仁王府的宗室、奉國將軍朱聰進京,跪在萬歷皇帝面前嚎啕大哭,說他二十一年沒領到過歲米。說郡王級別以上的,一個個肥得流油;郡王以下的難以果腹,家中老幼嗷嗷求生。有些宗室甚至干回朱家老本行,重拾祖業跑去當乞丐要飯,名為宗室,實不如奴仆。
王淵手指笏板,高聲說道:“請陛下改革宗室制度。其一,清查藩王田畝,強占民田者充公,令各地督撫分配流民墾殖;其二,郡王以下,不得再行分封,宗室子弟亦當為民戶,可令其自立更生;其三,取消宗室士農工商之禁,郡王以下者,皆可自行擇業,皆可出城外游;其四,郡王以下者,可科舉做官,但不得任京官。”
這番話說出來,滿朝震驚。
其實,內閣已經商量妥當,都真心同意王淵這個建議。
允許宗室科舉做官,看似非常瘋狂,其實無傷大雅。
歷史上,小鄭王朱載堉上疏,萬歷不但滿口同意,還鼓勵各地宗室子弟積極讀書做官,但只準奉國中尉以下的宗室科舉。后來禮部尚書李廷機建言,說既然同意宗室科舉,那就該跟普通士子一視同仁,也別管什么爵位了,想考就讓他們考唄。
想不到吧,居然是禮部尚書,建議給所有宗室考試做官的資格。
萬歷皇帝同意了,只要不是親王,就算是郡王,都可以考試做官,只是不能做京官而已。
可惜,開的是宗科,也即讓宗室單獨考試。
萬歷皇帝怠政,內閣六部官員缺額一半以上,就連國家日常事務都無法運轉,哪還有精力單獨去開宗科?宗室子弟依舊沒法考試當官,但至少從法律制度上有了突破口。
到了天啟年間,宗科終于開了,而且允許宗室當京官。有一位宗室進士,留做中書舍人,就在內閣上班,給閣臣們打下手。
崇禎年間,竟出現了宗室庶吉士!
王淵的建議是,不要搞什么宗科,讓宗室跟普通士子一起考,但親王和郡王不能參加考試。
朱載堻聽得目瞪口呆,又看向朝廷文武百官,想要聽聽朝臣們的說法。
但沒人開口,估計都聽傻了,一時間不知道該怎么反駁。
之前反對王淵的胡世寧,仔細思考利弊之后,突然說道:“臣贊成王相的建言,宗室制度,非改不可!”
“臣附議!”
毛紀、王瓊、汪俊、廖紀、王憲、汪鋐紛紛附和,他們都是閣臣,早就商量好了。
就算誰有異議,王淵權勢滔天,又怎么出言反對?
王淵掌控六部,掌控都察院,還壓制六科。一旦哪位閣臣,在關鍵時候唱反調,肯定會在內閣坐冷板凳!
不用排擠,不用罷官,就是坐冷板凳,讓你身在內閣,卻無法處理政事。
見七位閣臣已經達成共識,許多文官欲言又止。
因為王淵的改革建議很怪,一邊讓中下層宗室自謀出路,給這些宗室科舉做官的自由。一邊又限制郡王以下不得分封,同時清查親王、郡王田產,對高級宗室進行嚴厲打擊。
反對來干嘛?
打擊宗室,人人有責,文官拍手叫好。
允許宗室科舉做官,而且還不單獨開宗科,那怕個冒險啊。一千個宗室子弟,估計也就一個認真讀書,而且還不一定能考上,這種水平怎么跟普通士子競爭?
此項改革,對文官沒有任何威脅,反而還打擊了各地藩王。
必須支持!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