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3【身在江湖,權在廟堂】-《夢回大明春》
第(2/3)頁
朱載堻收到汪鋐密折,先是莞爾一笑,隨即感慨不已:“先生真乃大才,雖處江湖之遠,卻早已處理妥帖廟堂之事。”
王淵留下的五位閣臣,互相制約又可互補,誰都別想鬧出大亂子。
毛紀資格最老,卻最沒有權威,也最適合做首輔。
王廷相才能出眾,羅欽順四平八穩,但都是正直大臣。他們屬于內閣調和劑,防止朝廷政策跑偏,又能緩解大臣紛爭。
陳雍是激進改革派代言人,誰都可能反攻倒算,唯獨他是不可能的,因此他是內閣政令的底線。一旦越過這條底線,陳雍直接就會發作,六部激進改革派也會跟著沖鋒。
汪鋐負責牽制首輔毛紀,又負責跟皇帝接洽,算是皇帝收權的引路人。
如此布置得面面俱到,甚至連怎么給皇帝交權都安排好了。
朱載堻把那封密折,拿去給顧太后過目:“母后,先生的手段,孩兒怕是一輩子都追不上。”
顧太后雖然聰慧過人,但終究遠離朝政多年,一時間沒看明白,問道:“這里頭有什么玄機?”
朱載堻立即把自己悟到的說出來。
顧太后恍然大悟,隨即嘉許道:“皇兒小小年紀,便能想通此理,今后肯定能做有為明君。換成別的皇帝,恐怕都不能理解太傅之用意。”
羅宅。
王廷相搖頭大笑,吃著花生米說:“今天我總算鬧明白了,太傅為何一直留著毛維之(毛紀)。這毛維之啊,就是用來安撫舊黨的,也是用來掣肘汪宣之(汪鋐)弄權的。毛汪二人惡斗,等于讓咱們騰出手腳,順便也是安撫了舊黨和陛下。”
同樣是王淵做出的內閣安排,不同的角度,看問題也不一樣。
在改革派看來,毛紀代表舊黨,汪鋐代表帝黨。留著二人,便是給舊黨和皇帝留有余地,不會立即出現反攻倒算的情況,反對改革派和想收權的皇帝也不會合流一處。
恰恰這是最可怕的,皇帝想要收權,舊黨想要反撲,很容易聯合起來對付改革派,張居正新政就遭遇了如此局面。
現在爽了,代表舊黨的毛紀,代表帝黨的汪鋐,恰恰是一對死冤家。有他們兩個擋著,皇帝和舊黨根本沒法合流,平時不打出狗腦子都算彼此克制。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