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7【貴州事】-《夢回大明春》
第(2/3)頁
整個明代,播州開墾的土地面積,比整個貴州加起來還多,而且吸引大量漢人繁衍生息。有漢人,有熟地,一切條件都已具備,只要弄翻播州楊氏,就能順理成章的改土歸流。
正巧,大明這些年軍威正盛,北伐南征無往而不利。
別的土司或許有恃無恐,因為他們的轄地漢人稀少,但播州楊氏卻只能聽天由命。而且,四川那邊的巡按御史,就喜歡整天盯著播州,平時連楊氏土司納妾,都要查查是否強搶民女,只為找一個出兵的正當(dāng)借口。
楊氏母子簡直變成土司典范,辦學(xué)興教,輕徭薄賦,善待百姓,結(jié)交士子,只求讀書人幫著說好話。
土司楊相的長子楊烈,還未年滿十歲,就請求送到北京國子監(jiān)讀書,想把繼承人送到京城當(dāng)人質(zhì)而已。
整個大明,實力最強、地盤最大的土司,如今竟活得如此憋屈。
可恨大明君臣還不依不饒,雖然沒有直接改土歸流,卻在播州設(shè)置兩大營——桐梓營和綏陽營。
每營招募三千正兵,皆為脫產(chǎn)全職軍人,由中央直接撥款維持,兵部派遣流職武將管理。四川每年的賦稅,留一部分不用遞解京城,直接運去這兩大營當(dāng)軍費。
桐梓營和綏陽營,雖然加起來只有六千正兵,但絕對訓(xùn)練有素、裝備精良。這兩支部隊的職責(zé),不但要壓制播州楊氏,還得控厄北邊幾個小土司,那都是叛亂猶如家常便飯的地方,其重要性完全不亞于北方邊鎮(zhèn)。
這對播州楊氏而言,實在太特么嚇人了,算上貴州邊境衛(wèi)所,播州等于被團團包圍,稍有異動就等著改土歸流吧。
國力強了真的不一樣。
以前在西南任職的文官,一個個得過且過,生怕激起土司叛亂。而今則喜歡主動挑事,只要有正當(dāng)理由,事情鬧得越大越好,以此來獲得政績和聲望。就連四川的鹽務(wù)部門,都隔三差五去播州調(diào)查,天天盼著楊氏土司走私井鹽。
如此形勢,播州離改土歸流不遠了。
就算楊氏母子毫無漏洞,但楊氏有許多分支,都在播州擔(dān)任小土官。那些分支土官,能保證個個守法廉潔?已經(jīng)查處了好幾個!
而且不用文官動手,楊氏母子聽說哪個族人犯事兒,自己就帶著土兵過去征討。如此就有三個好處,一是趁機擴大主宗的實力,二是不給大明出兵的機會,三是以此為由請求朝廷封賞。
如今,四川的文武官員,基本已經(jīng)達成默契,思考著如何在播州制造事端,并且要迅雷不及掩耳直接出兵!
兩三年之內(nèi),播州必動兵戈。
王淵過了且蘭府,經(jīng)新添(貴定)、龍里兩縣,前方便是貴陽城了。
這些都是改土歸流的地方,新添縣和龍里縣,皆隸屬于貴陽府直管,貴州布政使說話可比以前硬氣得多。
沒辦法,當(dāng)朝首輔是貴州人,貴州自然是重點區(qū)域。
甚至有好事者想拍馬屁,上疏建議增設(shè)右布政使,因為貴州目前只有左布政使。這是全國獨一份的,各省皆有兩位布政使,唯獨貴州只有一位,完全不符合首輔家鄉(xiāng)的身份。
還有官員建議,增加貴州的舉人名額,而且一次性增加五個。
王淵部分采納建議,但并非徇私,而是對西南邊疆的優(yōu)待。各省舉人名額,云南增加三個,貴州增加兩個,廣西增加兩個。至于交趾,每屆有十五個舉人名額,跟新設(shè)的遼寧省數(shù)量相同。
順便一提,交趾今年出進士了。
雖只是三榜末尾進士,但極大提振讀書人的心氣兒。經(jīng)過血腥鎮(zhèn)壓之后,交趾實行攤丁入畝,而今又出了一個進士,交趾士子開始一門心思考科舉,很少有人再想著鬧事搞獨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