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9【權力交替】-《夢回大明春》
第(1/3)頁
紹豐十三年,西元1544年。
春天,左都御史歐陽鐸病逝,改革派又失一員大將。
歷史上的歐陽鐸,率先推行“征一法”,拉開嘉靖朝賦稅改革的序幕。這個時空的歐陽鐸,曾經擔任兩廣總督,廣東、廣西的改革都是他在掌舵。
夏天,閣臣王廷相病逝,王淵安排的內閣出現缺口。
反倒是早就該死的次輔汪鋐,因為仕途一帆風順,已經比歷史上多活八年,都七十八歲了還精神矍鑠。
首輔毛紀先撐不住了,頭一年冬天臥病兩月,春天一到就請求致仕。反正王淵即將丁憂期滿,毛紀留下來也得讓位,他便打算以首輔的身份致仕。
西苑。
剛滿兩歲的太子朱翊鏞,正趴在顧太后懷里酣睡。顧太后一邊哄拍著太子,一邊微笑說道:“皇帝有心事?”
“沒有,”朱載堻搖頭解釋,“昨天批閱奏章太晚,今天犯困打瞌睡。”
顧太后笑著說:“內閣人選讓你很苦惱?”
朱載堻無言默認。
“唉,終究該自己做主了,不與娘說也是常理。”顧太后嘆息一聲。
朱載堻終于開口:“增補閣臣,田翰林(田秋)當為首選。”
顧太后說:“收攏皇權,不是非要另擇帝黨,還是應以‘穩’字為上。”
“孩兒知道,只是……”朱載堻欲言又止。
顧太后笑道:“你怕王二郎丁憂期滿,回朝之后賴著不走?”
朱載堻再次沉默。
顧太后把太子交給奶娘,整理衣袖說:“別的我不清楚,但我認識王若虛二十余載,他做出的承諾還從來沒有反悔過。君子一言,駟馬難追,這句話他當得起。”
朱載堻起身說:“孩兒知道該怎么做了。”
田秋,是王淵留給皇帝的真正首輔,文武百官只要眼睛不瞎都能看出來。
這是綜合多方面考慮的必然結果。
田秋是王淵的貴州同鄉,還是一起參加鄉試的故友。有田秋主持內閣,就能鎮住各方人馬,也能凝聚王黨各派系的人心。
更妙的是,田秋此人能力一般,而且不喜歡爭斗攬權。只要他當首輔,必然蕭規曹隨,啥都按照王淵的既定路線執政。而皇帝也能平穩收權,田秋不可能跟皇帝對著干,老好人一個也干不出那種事兒。
為此,王淵提前十年,提拔田秋為翰林院學士兼掌制敕房,資歷、威望和人脈都已經積攢夠了。
朱載堻是在毛汪斗法時,才徹底想明白田秋的作用,欣慰之余又背心直冒冷汗。因為王淵布局太遠了,當初剛開始變法沒多久,就已經選好了未來的接班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