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5【沛京】-《夢回大明春》
第(2/3)頁
或許一時查不出來,但總有露餡的一天,到時候不但土地沒了,而且人也會一起沒了。
這樣說吧,股東購買的土地,必是灌溉便利的良田。王淵挑選移民地點,肯定也優先選這些地方。哪個股東為了逃稅,若是敢隱匿不報,嘿嘿,正好用來搞官方移民,到時候股東們哭都哭不出來。
王淵帶領五千步卒、兩千多物理門徒、六十多個廣源會掌柜,朝著阿難國的王城進發。
沿途告之漢民和土著,阿難國正式改名為天竺國,國王是阿難國長公主的丈夫。
天竺,身毒,印度,其實同指一個東西,音譯時出現誤差而已,它起初只是一條河流的名字(印度河)。
傳說印度之名,還是唐僧給起的:“夫天竺之稱,異議糾紛,舊稱身篤、身毒、賢豆、天竺等。今從正音,宜稱印度。”
聽說是長公主的丈夫回來當國王,印度貴族們喜出望外,覺得應該比天竺棉會好伺候一些,于是紛紛收拾細軟前往王城覲見。
王城的名字很長,跟阿難國的國名差不多,名叫“維賈查那加拉城”。
王淵嫌那破名字難記,半路上問隨行人員:“你們覺得國都應該叫什么名字?”
眾人思索,不敢妄言,至少要考慮周全之后再講。
方靈犀笑道:“清州如何?清水之清?!?
王淵瞪了他一眼:“我在天竺建國,是要再造一個華夏之國,不是要跟大明皇帝較量風頭?!?
方靈犀嘿嘿一笑:“海外大明,可稱大清。大明皇帝既然已經冊封天竺王,國號自然不能再用大清,國都取一個清州又有何僭越之嫌?!?
“雖未僭越,卻讓我心里不舒服?!蓖鯗Y懶得解釋。
元明清三朝國號,雖然起源眾說紛紜,但都是能在古籍中找到依據的。
元代以前,無一例外,國號都按照地名來取。
可是元朝并非興起于華夏之地,找不到古地名為國號,于是就用《易經》取國號為“大元”。
是“大元”,而非單字“元”。
明清兩朝的國號,也是“大明”、“大清”,而非單字“明”與“清”。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