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王崇欣然答應,兩人剛才還劍拔弩張,此時言笑晏晏,頗有一番忘年之交的模樣。 老道士楊拙真前頭引路,果然沒有幾步,就到了一座小道觀,前后不過五六間房舍,除了老道士,也就只有兩個徒弟。 大徒兒楊明遠,已經有三十幾歲年紀,早就能獨當一面,有人來觀中請道人去做法事,都是楊明遠出頭露面。 小徒弟只有六七歲,叫做楊銀乘,乃是老道士撿來的孤兒。 楊拙真對兩個徒兒笑了一笑,說道:“這位唐公子大有來歷,你們且去泡壺香茶,再送上幾個鮮果。” 楊拙真打發了兩個徒兒,對王崇笑道:“這幾個鮮果,香滑水嫩,滋味不錯,還是街坊的幾個施主送來,老道也是借花獻佛。” 老道士頗為健談,王崇雖然年紀幼小,但身兼道魔兩家之長,見識亦自不凡,倒也并不怯場。 兩人各自旁敲側擊了一番,王崇問出來楊拙真乃是一個旁門散修,他也交代了自家的“底細”,說自己是:“大江山幫幫中一位長老的私生孩子,不能養在跟前,只能發配來此處過生活。” 楊拙真信不信,王崇也不知道,反正大家不過萍水相逢,哪里有許多實話可說? 王崇呆了一會兒,便自告辭,老道士楊拙真親自送了觀外。 待得王崇離開,他便把兩個徒兒交到身邊,叮囑道:“剛才那位唐公子,雖然年紀幼小,但一身本領還在你們師父之上,以后若是見到,必然要多加恭敬,不可得罪。” 他的大徒弟楊明遠頗為不信,說道:“這位唐公子不過才十一二歲,能有什么本事?” 楊拙真嘆息一聲,說道:“你師父我不過學了一些旁門左道的手段,哪里比得上真正的仙家?你雖然學了一身內外功夫,凡俗之中,已經算是一流,但法力尚不及為師,絕非人家正道真傳的對手。這位唐驚羽公子,出身大是不凡,只怕學有道門的真傳劍術,日后前途遠大,必然非是池中之物。”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