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中午時分,土房屋頂上已經有炊煙自一個個鐵皮煙囪內鉆出,混著牛糞燃燒的草木灰氣,又很快被席卷而至的西風揉碎。 街道上偶爾有那么一兩間沿街開設的牧民商店。 除過基本的日用品外,也賣些民族服飾、牛羊肉、酥油糌粑、蟲草之類的藏族本地特色產品。 但看上去卻門可羅雀,鮮少有人問津。 整個小鎮面積不大。 說是鎮子。 其實就是個不大的鄉村。 這是國家級貧困鄉,在這個年份里依舊有著300多戶貧困戶。 鎮子上的公共設施建筑,僅有一所中心寄宿制學校,一所衛生院,移動網絡信號也僅僅能覆蓋鎮政府的駐地。 林然等人拿著手機找了好半天信號,終于成功聯系上了孫義。 從對方那里得到了具體的道路指引。 沒多久。 三輛吉普越野車沿著貫穿小鎮的214國道向著鎮子邊緣駛去。 當車輪碾過了國道最后的一段碎石坡。 一座藍白相間的建筑群突兀地矗立在視野盡頭的荒原空地上。 那就是孫義在電話里說起他這幾個月支教工作的地點—— 當卡村寄宿小學。 …… 林然等人從幾輛吉普車上打開車門走下。 原野上的冷風裹著沙粒幾乎要灌進衣領,讓大家伙都忍不住縮了縮脖子。 而抬頭望去。 入眼的是一棟藍白色的三層石磚教學樓,旁邊連著一小棟的學生寄宿宿舍和食堂。 教學樓的水泥墻面刷著新漆,但墻角依然能看出被風蝕出的斑駁痕跡,窗戶玻璃都碎了幾塊還沒換新,用塑料布潦草地釘著就算是修補,在風中鼓動如同喘息的肺。 宿舍樓外的晾衣繩上掛著大小不一的衣褲,如同一串褪色的萬國旗幟,隨風搖動。 門前的空地就是操場。 一群半大不大的藏民孩子們正追逐著一只漏氣的足球,奮力奔跑拼搶時揚起的塵土如同黃云。 有個小男孩不留神摔倒在沙地上,卻也不哭鬧,拍拍屁股就站起來,露出一口白牙咧嘴一笑,又加入到戰斗當中。 身為學校負責老師的孫義剛剛就在給孩子們當比賽裁判。 不斷揮舞著手、比劃動作。 看那笨拙的模樣,明顯也不懂球。 更多心思都放在讓孩子們小心別受傷上了。 聽到學校外面傳來的吉普引擎聲。 轉頭看過來見到下了車的林然等人,才面露喜色快步迎了上來: “來了?” …… 上次見面還是小半年前。 和在靈泉山分別時相比,如今的孫義變化很大。 黑了,瘦了,臉龐被西北的風沙吹得發紅,皮膚都變得有些粗糲,踩著皮靴、身上穿著的本地藏袍袖口崩開了線綻出白色的棉絮,活脫脫一個本地藏區牧民的模樣。 只有那精神頭依舊很好,那雙眼睛里依舊明亮、帶著書卷文雅的笑意。 林然笑著迎上前,伸手: “喲,柯……” 一句柯南差點兒說漏嘴。 及時改口,笑著拍了拍對方肩膀: “好久不見。” 其他小伙伴們也紛紛上前,開心笑著和孫義招呼問好,玩笑打趣對方如今這一副完全融入本地的藏民模樣。 閑聊交談間。 不知何時一群剛剛還在踢球的藏民孩子們已經從學校里鉆了出來,就站在孫義身后不遠處,睜著一雙雙烏溜溜的明亮眼睛,好奇而怯怯地打量著這群到訪的陌生人們。 見到眾人目光越過自己落在身后的孩子們身上。 孫義笑著開口介紹: “都是本地附近的孩子。” “有鎮子上的,還有附近幾個村子鄉里的。” 說話間他轉過頭,用熟練的藏語對著孩子們說了幾句。 然后就見到孩子們整齊劃一開口,用那帶著童稚的聲音喊: “扎西德勒!” 這是藏語中的問候,意為吉祥與歡迎。 聲音響亮,震得人耳膜都嗡嗡作響,卻能夠感受到那份真摯的善意和熱情。 女生們眉開眼笑,迫不及待迎了上去,走進孩子們當中拉著手噓寒問暖逗弄。 藏區這邊的教育按理說該是漢、藏雙語同修。 但本地的藏民孩子們一多半還不太會普通話,所以語言上有些不通,眾人更多只能靠著手腳比劃和孩子們進行交流。 這種時候就到了丁寒的主場。 火影丁穩定發揮。 對著一群藏民孩子們飛快比劃手語嗖嗖如同結印,看得人都眼花繚亂。 不管人家看沒看明白。 反正帥得一塌糊涂。 一個個不一定看過火影漫畫,卻依舊對面前大哥哥的帥氣結印操作看得眼睛發亮、肅然起敬,一片啪啪啪的熱烈掌聲當場送上。 ——榮耀的火影再次降臨他全新的土地! 不遠處的江漁看到這一幕忍不住笑,順手拿起相機按動快門,咔嚓一聲就將這一幕畫面收入取景框里。 其他眾人沒有丁寒的這手本事。 但依舊各顯神通。 沐糖轉頭朝著自家男友看去。 李壯已經毫不含糊地從隨身書包里拿出了一大袋的棗糕小零食跟女友一塊兒給孩子們分發過去。 棗糕開道。 依舊無往不利! 安瀾、袁婷婷都拿出了來之前特意在西寧城區書店里買的童話故事書,給孩子們分享,同樣也被一群歡喜的孩子們嘰嘰喳喳圍繞。 還有些年紀大點兒的藏民孩子們對開來的幾部吉普越野車感興趣的,圍著車子滴溜溜轉,滿臉艷羨驚嘆。 柳箐箐豪氣一揮手: “上去坐坐!” “姐姐帶你們兜兜風!” 遇到孩子們當乘客,柳大車神剛把車開動起來的時候還難得小心翼翼。 結果孩子們反倒嚷嚷著似乎對慢悠悠的車速不滿意了。 最后柳大車神真就展現了一手帥氣車技。 換其他小伙伴早就被甩得七葷八素。 偏偏這群藏民孩子們就吃這套,絲毫不覺害怕反而坐在后排興奮得哇哇亂叫,下了車還一個勁兒熱烈鼓掌。 直接讓柳大車神的虛榮心得到爆棚滿足,當眾和小伙伴們宣布: “我靠我想留在這兒一輩子!!” …… 一番見面過后。 在孩子們的簇擁下,孫義帶著眾人到學校里做了一番參觀。 過去幾個月,教學樓和宿舍都得到了一番基礎的翻新,要感謝來自某人開心網的援助和支持。 雖然還有些破舊沒來得及整修,但后續的援建已經在路上,剛好趕上暑假,等到其他大多數孩子們回來上學,學校就能徹底煥然一新。 簡單參觀過學校。 眾人又跟著孫義和孩子們徒步去到了距離學校兩公里外的一片地方,參觀這幾個月的防風治沙種樹成果。 下拉秀鎮沿著214國道盡頭這邊就是一片沙丘。 也是此地防風固沙治理的首要區域。 根據孫義的介紹,在這里種樹固沙,一方面是抵御風沙進入村鎮,另一方面是防止流動沙丘掩埋了公路堵塞交通。 而樹苗的種植也有講究。 面對流動沙丘不能胡亂種下樹種,得先鋪設麥草方格沙障,然后在一個個方格內栽種樹苗。 以梭梭、沙拐棗為主灌,樟子松、青楊為輔喬,搭配草種快速固沙。 “青海的5到9月是雨季。” “趁著這段時間利用種苗,利用降水就能促活。” “最近暑假,學校孩子們也天天跟著我一塊兒來幫忙干活。” “進度成果還不錯的。” 孫義笑著跟身旁的林然介紹解釋。 語氣中帶著驕傲。 其他小伙伴這會兒已經在藏民孩子們的熱情帶領下親自上去參觀了。 林然站在孫義身旁,目光朝著不遠處那片沙丘望去。 一個個麥草方格如同陣列、將一片片的黃土沙丘牢牢束縛,已經可以看到逐漸濃密繁盛的梭梭樹與樟子松在沙丘間樹立成林,雖然少了些南方的綠意,顯得灰蒙蒙的。 卻依舊能夠真切感受到那份蓬勃的希望與生機。 此前,只是從公司員工下屬的報表里看到過相關的數據匯報。 如今親眼得見。 卻完全是另一種不同的感覺和震撼。 林然轉頭看向孫義: “辛苦。” 孫義笑起來,拍了拍胸口: “總不能白拿你的工資。” 林然翻了翻眼皮: “說得我跟個黑心資本家似的……” 孫義不假思索: “多送兩批物資過來,你再黑心我都親自給你洗成白的!” 林然立刻點頭: “成交。” 然后相互再對視一眼,默契而笑。 從去年三月在靈泉山希望小學第一次見面到現在。 兩人相識的時間其實不久,見面次數更是不過三次。 其實本算不上多么熟悉或者有多么深厚的交情。 但這個世界上,總有些人志同道合,哪怕只是見過寥寥幾面,便足夠成為并肩作戰的知己。 …… 這邊林然和孫義兩人閑聊的工夫。 其他眾人在前面不遠處在孩子們的帶領介紹下、親眼參觀過了防風治沙的種樹成果,現在也心滿意足回來了。 剛走回來見到孫義就忍不住一頓贊嘆感慨。 能在這樣的地方,短短幾個月里做出這樣的成果。 的確值得贊嘆欽佩。 孫義卻擺手: “不夠的。” “等到雨季過去,風沙就起來了。” “所以這個暑假還得抓緊再把麥草方格多鋪一些出去。” 暑假里學校一些支教老師都回老家了。 本來還有兩位年輕剛畢業的女老師剛剛入職,但最近幾天去了西樹市區采購還沒回來。 雖然有這些孩子們幫忙。 但人手總是缺的。 而聽得孫義這番話語。 一眾小伙伴們對視一眼,毫不猶豫拍胸脯,豪邁放話: “沒事兒!” “我們來幫忙!” …… 來趟青海。 原本是旅游觀光。 沒想到居然變成了在這兒干活打工。 對于亂殺小團體的眾人來說卻也不在意,為公益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在祖國大西北的這片廣袤土地上迎著風沙以人力對抗天地,也是生命中一份難得的體驗和經歷。 都是老熟人老朋友了。 孫義可不會在這種事情上客氣。 于是接下來的幾天。 眾人就在孫義帶領下,跟著學校的藏民孩子們一塊兒,每天一早起來就帶上樹種樹苗和工具。 沿著214國道,在兩側的活動沙丘地帶風風火火開工,鋪設麥草方格,將一枚枚樹種和一株株樹苗小心種下。 一開始干活時還有些生澀和不熟練。 不留神的工夫就踩進沙坑弄得滿鞋滿腳都是沙子。 還有倒霉點兒的直接一個跟頭栽下沙丘摔得四仰八叉,引得其他人和孩子們一片哈哈大笑。 當笑聲回蕩在這片西北遼闊的土地上。 卻也平添了幾分歡快樂趣。 往后。 眾人也逐漸熟悉適應了這份活計,干起來也愈發嫻熟。 忙碌之余。 偶爾閑暇時,眾人也會再次開上吉普越野,在孫義這半個導游的帶領下在下拉秀鎮附近游覽觀光。 去過了勒巴溝。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