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新的年號-《大明:穿越崇禎帝,開局一根繩》
第(3/3)頁
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是漢武帝劉徹。
明代以前。
遇到內憂外患,或者重大的事情需更改年號。
(使用年號最多的皇帝是唐高宗李治夫婦,他本人使用了十四個年號,武則天登基后也使用了十四個年號。)
明代之后。
大部分一個皇帝只使用一個年號。
另外。
先皇去世的當年一般情況下不更改年號。
等到次年繼任者才會更改年號,以表示對先帝的尊重。
和當年崇禎登基時一樣,大臣們推薦了四個年號。
分別是興和,永平,太初以及天策。
(崇禎登基時推薦的年號分別是乾圣,興福,咸嘉和崇禎。)
內閣首輔邱瑜解釋四個年號的含義:“興和寓意國家興旺,君臣和睦。永平寓意長久之治,內外安定。太初者,萬物之始也,寓意盛世之始。”
就在眾人以為邱瑜會解釋天策的含義時,邱瑜卻停了下來。
天策有兩個意思。
首先天策是一顆星星的名字,天策星又名傅說星。
傅說是人的名字,他與商高宗武丁一起開創了武丁中興,有圣人之稱。
其次天策是官職的名字。
大唐武德四年,秦王李世民因擊敗竇建德和王世充,被李源封為天策上將,位在王公之上,并許自置官屬。
有唐一朝,只有李世民擔任過天策上將。
隨后的五代十國和宋朝,也只有六人擔任過天策上將。
朱慈炯思考了一會后,首先排除了永平和太初兩個年號。
可供選擇的年號只剩下興和與天策。
該選哪個好呢?
朱慈炯犯了難。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