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師兄,你聽過仙羅繞日之象嗎?”聽雷俊問起,楚昆不做隱瞞,索性問道。 雷俊回憶了下:“沒有印象,怎么?” 楚昆:“在蘇州的時候曾經見過典籍藏書里簡單提過一句,但不明其中根底細節。 先前向師父請教,師父提及本派藏書中似有記載,但雜記冷門,他也沒有直接看過,是很早以前聽敕書閣這邊的賀師伯說起過,于是我來敕書閣這邊找找。” 所謂賀師伯,是敕書閣早先一任值守長老。 可惜三年多前那場內亂中,不幸身隕。 也是自那之后,敕書閣值守長老的位置出缺,于是先后由張靜真、雷俊頂上。 雷俊雖然也喜歡在敕書閣看書,但他大部分精力還是放在自身修行上。 而敕書閣中各式古籍浩如煙海,莫說雷俊,便是元墨白也不曾全部看過。 所謂仙羅繞日之象,聽來更似野史傳說中的一些篇幅記載,而非專門的書目,故而檢索不易。 當年的賀長老值守敕書閣多年,說不定還能指點一二,現在楚昆就只能自己慢慢翻找。 雷俊這趟接了敕書閣值守長老的職司,還計劃著抽空多翻閱一些閣中典藏。 他亦不問楚昆翻閱仙羅繞日之象記載的原因,只說道:“我接下來看書的時候,也幫你留意。” 楚昆:“那再好不過了!” 雷俊先放著師弟楚昆獨自查找,他本人則巡視敕書閣。 敕書閣廣大,并非只有雷俊一人照看。 若干傳度弟子,每隔一段時間,便會輪崗過來幫助值守。 傳度弟子之上,除了雷俊這個值守長老外,還會有四名授箓道士從旁相助。 一般而言,兩兩一組,同樣是輪番值守。 雷俊此前和元墨白一起出山,同府里報備過。 他不在期間,便是那四個授箓道士暫時主持敕書閣的局面。 眼下,當中兩人當班。 雷俊到了敕書閣主樓一側的閣房中,兩個授箓道士連忙起身見禮:“雷長老。” 雷俊:“這些天,辛苦你們了。” 對方忙說道:“雷長老說哪里話,都是職責所在,而且敕書閣這里也比較清閑。” “接下來幾天,我值守這里,伱們可以休息幾日。” 兩個授箓道士皆言:“豈敢。” 三人聊幾句后,雷俊言道:“我巡樓轉轉。” 他巡視一遍敕書閣。 路上遇見值守這里的傳度弟子,眾人連忙向雷俊行禮。 他隨意地揮揮手,示意他們繼續,其本人也負手而行,繼續在書閣中巡視。 嗯,我現在也算是干上圖書管理員這個傳奇性的差事了么……雷俊思緒有些放飛。 他搖頭失笑。 敕書閣內巡視過一遍,不見異常后,雷俊再去看同門師弟楚昆,對方仍無所獲。 雷俊見狀,心中禁不住有些感慨,懷念起當初在藍星是逛圖書館的檢索功能。 他停下,幫楚昆一起翻閱藏書。 敕書閣的日子遠比執事殿清閑。 接下來的日子里,雷俊便一邊繼續自身修行,一邊瀏覽館中藏書。 龍虎山這幾年來,難得安寧。 外間世界,常有風云激蕩,天大地大,然而此地一波未平,彼方一波又起。 南荒不用多說,金城寨在血河派攻勢下,岌岌可危。 散裝南荒,各自為政,要說唇亡齒寒,卻也不好講誰是齒誰是唇。 韋暗城與血河派強勢崛起,令南荒巫門其他四脈傳承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但真要說大家聯弱抗強,一起對抗血河,卻又不是口頭幾句話便能商定的事情。 本就血腥的南荒,越來越混亂。 中土大唐雖也有些風雨,但和南邊比起來,屬實一片國泰平安的幸福景象。 當然,這和大唐范圍內許多爭斗,在臺面下進行有關。 許多決定天下大勢的爭端,往往不為普通黎民所知。 例如,雷俊就聽師父元墨白提起,隴外蕭族內部禍起蕭墻,發生驚變。 按世人理解,隴外蕭族先前損失嚴重,內部亟需團結,共克時艱,休養生息。 但他們偏偏步了蜀山、天師府后塵,爆發一場面上低調內里激烈的血腥清洗。 原因無他,新族主蕭航,動搖了家族多年來的祖制根基。 縱使蕭族眼下整體處于低谷,族中守舊元老也忍無可忍。 因為在他們看來,如此放任下去,蕭族更是再無復起之機。 禍端,是那對身份本就存在爭議的兄妹蕭春暉、蕭雪廷,是大家此前看走眼,如今已變質的新族主蕭航,是這兄妹三人背后的唐廷帝室。 他們,是真正在掘蕭家的根! 內亂,可能使隴外蕭族進一步衰落,甚至可能就此滑入深淵。 但如果不當機立斷撥亂反正,那后果注定更不堪設想。 或內或外的影響下,隴外蕭族內部最終爆發一場變故,守舊派意圖廢黜蕭航族主之位。 但最終這場變故,被蕭氏三兄妹平息。 或者說,鎮壓。 隴外蕭族,近乎分裂。 蕭航仍然把持家族祖地。 但有部分蕭族中人,遠走離開隴外,另立門戶。 仿佛歷史上葉、林兩族先后出現兩葉兩林一樣,世上自此又出現兩蕭。 只是本就衰落至谷底的蕭族再經此內斗分裂,兩蕭各自的架子,都變得極度單薄。 曾經雄踞大唐西北的龐然大物,眼看著再難有昔日氣象。 大唐五姓七望,自此名不副實,或需改稱四姓六望。 與之相對,大唐京畿,同樣風云變色。 引起眾多議論的新學宮,遭逢大劫。 不過這次劫數,似乎不再是針對學宮祭酒蕭春暉而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