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番外命定之約篇(一)-《太平令》
第(1/3)頁
第568章番外命定之約篇(一)
“起帆咯!!。”
大秦東海,伴隨著嘹亮的喊號聲,一艘大型漁船的船錨收起,赤著胳膊的漢子們喊著號子用力,船只鑿破水面,海面炸開一片水氣,水里面的魚腥氣還新鮮著,撲打著臉。
夏日港口的晨光里浮動著十萬種聲響。
牡蠣殼刮石板的沙沙聲、新桐油刷船底的篤篤聲、當鋪朝奉撥算珠的噼啪聲。穿夏布短打的少年們扛著整扇牡蠣殼走過,新出爐的麻餅香味混雜在水氣里。
盛世氣象,業已彰顯。
大秦太平元年的夏日。
各地商路打開,又有墨家先生們改進了船只。
出海業變得越發繁盛。
一處攤位那里,胳膊頗有力氣的大嬸用生蠔雞蛋面粉,在燒得通紅了的鐵板上攤開,是一種沿海特有小吃食,甚是能填飽肚子,今日路邊攤上倒是坐著一位中原來的先生。
坐在帆布搭的小攤旁邊,口若懸河,講述些奇聞軼事。
周圍圍了一大圈兒人。
這老先生講故事講的好,卻不要銀子不要錢。
只要吃喝。
如今大秦天下平定,若說是要錢,那多少心思里面還是要考慮一下是不是騙子出來了,要吃的,便是不講這故事,也會塞給你個窩窩頭,足以飽腹。
可這老先生,講故事卻講得好聽。
就靠著這一張嘴,就足以在五湖四海,天下四方,騙吃騙喝。
啊不。
是且以詩文換酒錢。
這小攤販的店家心里面的雜念頭壓下,給這老先生端過去這一盤小吃,旁邊還放著一碟子蘸醬,聽那一身藍袍的老先生口若懸河般講述:
“你可知道,那秦皇陛下和皇后娘娘的大婚,卻是壯闊非凡,百官朝服列班,內廷女官持鳳翣、華蓋導引。皇后鑾輿以九龍九鳳為飾,珠玉垂簾,宮燈千盞,輝映如晝。”
“鼓樂齊鳴,聲徹九重。百姓夾道焚香,口呼萬歲,喧闐之聲,達于天聽。”
“嘿嘿,那一日啊,陛下乘龍而來,可謂……”
他說的時候引經據典,倒似是親眼看到了似的。
百姓們呢,就看個熱鬧。
就只背對著這里,一個戴著斗笠釣魚的男人冷笑一聲。
“就他”
“秦皇怎么可能有錢搞這種排面的”
旁邊一個正在拿著竹簍子賣烏龜的老者嘴角抽了抽:
“給留點面子,別到處亂說。”
釣魚的男人冷笑道:“這還用說”
“麒麟軍里面哪個不知道他們那個大將軍和陛下的做派”
末了,還是道:“放心,他們聽不到。”
確實如此,那說書人身邊圍繞著的人不少,可來往的人卻都似沒有見到這一個釣魚的和賣烏龜的兩人閑談,分明近在咫尺,卻又仿佛只如兩個世界一般。
眾人只聽那老先生談論四方的趣事。
竟仿佛不遠處兩人,此刻身在另一方世界一般。
釣魚人聽得那說書人談論秦皇帝后如何大婚如何大婚,額頭青筋賁起,卻不自覺手中釣竿微震,海面泛起漣漪層層,將就要釣上來的魚兒給驚走了。
旁邊老者:“…………”
魚簍里面的老烏龜:“…………”
釣魚人看了看甩了下尾巴游走的魚兒,輕描淡寫道:
“涂勝元這一張嘴,還是太能說了點。”
旁邊的老頭子和老烏龜面面相覷。
行走于四方的墨家游俠,儒門夫子,還有那些商路商人們,將四方的消息都帶來了,只是這先生卻又說了,最近墨家的夫子們在制造什么鋼鐵大船,這些話語,海畔漁民們是不信的,只有木頭能懸浮在水面上,這不是常理嗎
鐵疙瘩,一落水就沉下去了。
還要建船
嘖嘖嘖,當真是,這天南海北,到處都有的游商們,還有學宮夫子們,雖然是極大的方便了生活,但是也是讓這消息,到處亂跑,都不知道是真是假。
船老大吧嗒了兩口南地的旱煙。
“是時候出海了。”
于是眾人都散開來,各自忙碌著。
那說書人的老先生晃了晃沾著海邊兒風里魚腥氣的酒壺,帶了三分醉意,卻又覺得有人拉扯袖袍,低下頭來看,卻是個十來歲娃娃,那娃娃道:
“老爺爺,聽說皇帝都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
“真的嗎!”
“秦皇陛下比起赤帝更厲害,應該有,更多,更多的吧!”
釣魚人的身軀頓住了。
背對著那說書人和一群漁夫,耳朵豎起來。
前天下第一樓首席客卿涂勝元哈哈大笑:“這秦皇陛下崛起于微末之間,于四海之列,自有許多性命交托的紅顏知己,但是七十二嬪妃什么的,卻實在是屬于謠傳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