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02章 君子之德-《朕的霸圖》
第(1/3)頁
高保融此來關中,雖然帶上了整個家族成員及一些財物,但并不完全是以戰俘的形式被周行逢等人押送,他是帶有自己的五百侍衛,并有從臣孫光憲隨行。
孫光憲,字孟文,蜀中人,生于唐昭宗天復元年,現已五十八歲,一生經歷了從晚唐到五代整個亂世,更是著名的花間派詞人。后唐天成年間,孟知祥率兵攻滅前蜀,孫光憲避戰亂流落到江陵,結識了南平幕府謀主梁震,被舉薦給武信王高季興為掌書記,自此一直在幕府中,侍奉南平三代君主。
其實“南平”這個王號是后唐莊宗同光二年冊封,高季興也從未稱帝,雖有王爵,其實只是一節鎮,從未開王府官員建制。這主要是得益于謀主梁震的勸諫。梁震是唐末進士,雖被高季興強留也不肯任職,只以賓客的身份為高氏出謀劃策,而他的策略也只有一條:保境安民,善事朝庭。
可以說,這一條是荊南的上策。因為唐末后梁時,前一任荊南節度使成納聯合朗州武平、潭州武安兩鎮救援杜洪,結果大軍傾巢而出,反被武平、武安兩鎮偷襲后方江陵,從而兵敗身死。因此,高氏三代據有荊南以來,始終奉行著這一策略,得以于亂世立足。
而今被大周逼降,高保融雖然反應遲鈍,但內心也還是很忐忑,本以為會去東京,結果居然被送來關中,一路是提心吊膽,召孫光憲惡補了章鉞的許多生平事跡,但現在到地方居然受到禮遇,便派高保勖試探一下,得了回報終于放心了一些,可也不敢托大,便支撐著病體勉強下車,由孫光憲、高保勖兩人一左一右攙扶著上前拜見。
論身份,高保融與章鉞都是郡王的爵位,由大周冊封的散官和實職也只是荊南節度使、檢校太師、守中書令、加守太保。但章鉞可是守司徒、檢校太師、同平章事、右監門衛上將軍、兼樞密副使、權永興軍府事、西北沿邊都部署、賜持節鉞,實掌有整個關西之地,這身份地位是高下立判。
高保融病體虛胖,走路腳步輕飄飄乏力,抬頭老遠見三位衣著紫袍玉帶,卻一下巴大胡子的武臣們,簇擁著一名身著紫絳紗袍郡王禮服,寬額濃眉方臉,身姿筆挺的年輕人正在路邊敘話,便上前站穩了,掙脫隨從兩人的手,兩手抱拳躬身拜道:“荊南高德長……謁見隴西王殿下!”
章鉞一聽,轉頭打量著高保融三人,連忙拱手還禮道:“南平王一路辛苦,聽說貴體欠安,且隨某到驛堂休息,稍后進城再請郎中醫治如何?”
按說郡王也是可以自稱為“孤”的,但這年頭郡王早已不值錢,天下各國都能拉出一大票來,時人更多是自稱表字,或者稱最尊榮的散官。但稱呼別人,地位也比自己高的,則按最高散官或爵位敬稱。
“多謝隴西王厚意,某還支撐得住!”高保融也抬頭打量著章鉞,來關中的路上才聽說了章鉞離開東京前的一些事,以及趙匡胤兵變叛逃的消息,心中暗暗后悔,可當時周軍來的也太突然,荊南一點防備都沒有。
章鉞嘴角含笑看去,高保融不過三四十歲年紀,面相卻是有些老態,說話喘著粗氣,嗓音也沙沙的,可能是生病的原因,便點了點頭道:“南平王遠來是客,請!”
“隴西王威震西陲,功在社稷,高某外藩小臣,當附尾冀!”高保融謙讓道。
章鉞最煩官場上這種謙禮,有時碰到不知變通的官員,這種事上就要拉拉扯扯的謙很久,當即笑著側身虛引,先大步而行。孫光憲和高保勖正要扶著高保融跟上,史彥超在旁哼了一聲,緊跟著章鉞的腳步而去,惹得李萬全和楊重勛一陣尷尬,連連向高保融拱手以示謙意,只得也跟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