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章 技術設備-《重生:話說1984》
第(2/3)頁
除非她不想要滬市的編制,鐵了心留在大米。
韓隊留下的技術偵查小組,組長叫鄭海山,三十來歲在通訊上有獨特之處。
在拿到大米拆解下來的基站盒子數據后,就開始對周邊五公里范圍內的信號箱子做排查,還別說真找出兩套設備來。
和之前找到的一模一樣,可惜里面的東西,沒啥價值。
大米工廠和住宅區周邊五公里范圍內的設備都檢查過,沒啥問題,可遇到一個難題。
五公里出現一個基站盒子,這個傳輸接收有些遠了。因為基站的信號覆蓋在五百米左右。
但盒子只找出三個來,說明什么?
說明人家用了一種遠程的單對單中繼器。
原理很簡單,也是引用信號塔的功率來進行遠點傳輸接收。
五公里范圍內沒有,那么是六公里,七公里?
遠程單對單中繼器,按照功率換算可以達到三公里左右。按照查找到的設備,平均在1.8公里左右。
再擴大搜查,難度就大了,需要龐大的人力物力。
難度大也要上,和郵電施工隊一起排查,總得找出這玩意來。
鄭海山坐在一輛面包車內,雙腿上放著一款筆記本,筆記本圖上有一個波慮軟件圖,只要有信號覆蓋的地方,電腦圖形上就出現波浪似的線條。
他身后還有個隊員問道:“隊長,咱們這么找,拆的,是不是打草驚蛇了。對方肯定不會在這段時間內啟動設備搜集竊聽源。”
“先安全了再說。”盯著圖形看了一會,扭頭說道:“我問過大米硬件組,這東西的成本多少,他們拆解后,告訴我大概需要三萬多美刀。”
“這么貴。”
鄭海山點點頭繼續說道:“這么貴的東西,他們肯定舍不得扔。咱們拆了三個,要是還有的話,他們會不會自己拆?還是繼續利用。”
“要是我的話,我早跑了,還管著幾萬的設備,命要緊。”
“不,他們會留下來,不會跑而是繼續隱藏起來。”
“那你說他們這些設備是怎么進來的?”
“把設備拍照,隨后給海關發個協查文件,看他們遇見過這類東西嗎?”
“這不是大海撈針嗎?”
“那你告訴我還有好的辦法嗎?他們經常抽查,萬一抽查見過類似的東西呢?這東西都有名字,可我們連真正的名字都不知道,只知道是個中續器這么一個統稱。”鄭海山說道。
他的隊員點頭的回復說:“也是,要是能找出真正的學名來,看海關進口單據,就知道什么單位進口的,就怕是人工攜帶進來的。”
“也有這個可能,但十幾個偷偷運進也不容易?”
“那我們光盯著圖看?”
鄭海山拿出一張魯中市的地圖來,指著上面標注的紅圈,每個紅圈都是一個信號塔,還有找出中繼器的位置來,用手一指說道:“你看這三個中繼器的位置,畫成一條線,指向哪兒,往市里方向吧!”
“您的意思它在市里還有?”
“信號這東西,越高越好。南部山區,還有東南方向的花山和鐵山,這兩處山頭都有信號塔。”
“我這就派人去查。”
“別去了,我已經安排人過去,等消息就行。我就怕沒有。”
“沒有?”隊員一愣,隨后反應過來繼續問道:“那就擴過整個魯中市在南部山區了。這得弄多少設備啊!三萬美刀一個,幾十公里?這得花多少錢啊!”
鄭海山輕微一皺眉,帶著點不滿的口氣說道:“你管人家花多少錢干嘛?問題是跨越整座城市不受干擾,已經很先進了。這還是在大米眼皮子底下,要是針對咱們更重要的部門和人呢?”
“那就一定得找出來,可咱們這技術落后,要不向大米求援吧!他們技術人才多,說不定給幫著給找出來。”隊員說道。
鄭海山并沒急予找大米求援,而是先弄清楚自己的猜測。如果只有幾個中繼器的話,沒必要找大米。
真要跨越整座城市的無線信號傳輸,那說明魔高一丈。
面包車在城市幾個點上專用,利于專業的通信設備來尋找信號波段,進行信號分析。
趙海燕下巴后,提著一雙鞋往商場走去,還是那家修鞋鋪。
此時人稍微較多,都等著修鞋或者拿鞋。
趙海燕很有耐心的在邊上等。差不多十四分鐘過去了。才輪到她。
還是老問話:“你這鞋跟上需要釘上個小鐵掌,這里沒這么小的,我去后面找找,稍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