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些被找來干活的人,就叫吏。 吏沒有官職、沒有編制,國家也不給他們發(fā)工資,所有收入和辦公費用都由縣里解決,換句話說,這幫人國家是不管的。 雖然國家不管,沒有正式身份,也不給錢,但這份職業(yè)還是相當熱門,每年都有無數(shù)熱血青年前來報考,沒關(guān)系還當不上,也著實吸引了許多杰出人才,比如陽谷縣的都頭武松同志,就是其中的優(yōu)秀榜樣。 這是因為在吏的手中,掌握著一件最為重要的東西——權(quán)力。 一般說來,縣太爺都是上級派下來的,沒有根基,也沒有班底,而吏大都是地頭蛇,熟悉業(yè)務,有權(quán)在手,熟門熟路,擅長貪污受賄,黑吃黑,除去個把像海瑞那種軟硬不吃的極品知縣外,誰都拿這幫編外公務員沒辦法。 汪文言,就是編外公務員中,最狡猾,最會來事,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汪文言的官場生涯,是從監(jiān)獄開始的,那時候,他是監(jiān)獄的看守。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看守,他忠實履行了守護監(jiān)獄,訓斥犯人,收取賄賂、拿黑錢的職責。 由于業(yè)務干得相當不錯,在上級(收過錢的)和同僚(都是同伙) 的一致推薦下,他進入了縣衙,在新的崗位上繼續(xù)開展自己的光輝事業(yè)。 值得表揚的是,此人雖然長期和流氓地痞打交道,不光彩的事情也沒少干,但為人還是很不錯的,經(jīng)常仗義疏財,接濟朋友。但凡認識他的,就算走投無路,只要找上門來,他都能幫人一把,江湖朋友紛紛前來蹭飯,被譽為當代宋江。 就這樣,汪文言名頭越來越響,關(guān)系越來越野,越來越能辦事,連知縣搞不定的事情,都要找他幫忙。家里跟宋江一樣,經(jīng)常賓客盈門,什么人都有,即有晁蓋之類的江洋大盜,又有李逵之流的亡命之徒,上門的禮儀也差不多,總是“叩頭就拜”,酒足飯飽拿錢之后,就甘心做小弟,四處傳揚汪先生的優(yōu)秀品格。 在無數(shù)志愿宣傳員的幫助下,汪先生逐漸威名遠播,終于打出縣城,走向全省,波及全國。 但無論如何,他依然只是一個縣衙的小人物,直到有一天,他的名聲傳到了一個人的耳中。 這個人叫于與立,時任刑部郎中。 這位于郎中官職不算太高,但想法不低,經(jīng)常四處串門拉關(guān)系,他聽說汪文言的名聲后,便主動找上門去,特聘汪先生到京城,發(fā)揮特長,為他打探消息。 汪先生豈是縣中物,毫不猶豫就答應了,準備到京城大展拳腳。 可幾個月下來,汪文言發(fā)現(xiàn),自己縣里那套,在京城根本混不開。 因為汪先生一無學歷,二無來歷,檔次太低,壓根就沒人搭理他。 無奈之下,他只好出錢,去捐了個監(jiān)生,不知找了誰的門路,還混進了太學。 這可就真了不得了,汪先生當即拿出當年跑江湖的手段,上下打點,四面逢源,短短幾月,上至六部官員,下到窮學生,他都混熟了,沒混熟的,也混個臉熟。 一時之間,汪文言從縣里的風云人物,變成了京城的風云人物。 但這位風云人物,依然還是個小人物。 因為真正掌控這個國家權(quán)力中樞的重要人物,是不會搭理他的,無論是東林黨的君子,還是三黨的小人,都看不上這位江湖人士。 但他終究找到了一位可靠的朋友,并在他的幫助下,成功進入了這片禁區(qū)。 這位不計較出身的朋友,名叫王安。 要論出身,在朝廷里比汪文言還低的,估計也只有太監(jiān)了,所以這兩人交流起來,也沒什么心理障礙。 當時的王安,并非什么了不得的人物,雖說是太子朱常洛的貼身太監(jiān),可這位太子也不吃香,要什么沒什么,老爹萬歷又不待見,所以王安同志混得相當不行,沒人去搭理他。 但汪文言恰恰相反,鞍前馬后幫他辦事,要錢給錢,要東西給東西,除了女人,什么都給了。 王安很喜歡汪文言。 當然,汪文言先生不是人道主義者,也不是慈善家,他之所以結(jié)交王安,只是想賭一把。 一年后,他賭贏了。 在萬歷四十八年(1620)七月二十一日的那個夜晚,當楊漣秘密找到王安,通報老頭子即將走人的消息時,還有第三個人在場——汪文言。 楊漣說,皇上已經(jīng)不行了,太子應立即入宮繼位,以防有變。 王安說,目前情形不明,沒有皇上的諭令,如果擅自入宮,兇多吉少。 楊漣說,皇上已經(jīng)昏迷,不會再有諭令,時間緊急,絕不能再等! 王安說,事關(guān)重大,再等等。 僵持不下時,汪文言用自己幾十年官海沉浮的經(jīng)驗,做出了一個判斷。 他對王安說:楊御史是對的,不能再等待,必須立即入宮。 一直以來,王安對汪文言都極為信任,于是他同意了,并帶領朱常洛,在未經(jīng)許可的情況下進入了皇宮,成功即位。 這件事不但加深了王安對汪文言的信任,還讓東林黨人第一次認清了這個編外公務員,江湖混混的實力。 繼楊漣之后,東林黨的幾位領導,大學士劉一璟、韓曠、尚書周嘉謨、御史左光斗等人,都和汪文言拉上了關(guān)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