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大結局 第十一章 投降?-《明朝那些事兒》


    第(2/3)頁

    何可綱死前,并不驚慌,也不憤怒,只有鄙視,對叛徒祖大壽的鄙視。或許在他看來,這是最后的解脫,他終究沒有辜負袁崇煥的期望。

    但他并不知道,堅持到底的人,并不只他一個,堅持的方式,除死外,還有其它方式,比死更痛苦的方式。  殺死何可綱后,祖大壽出城投降。

    對于祖大壽同志,皇太極顯示了最高程度的敬意,比對兄弟還客氣,帶著所有高級官員出營迎接,連跪拜禮都免了,拉進大營后,管吃管喝,吃完喝完又送土特產,安排休息。

    祖大壽很感動,隨即提出,希望為后金立功,并擬出了一個方案:

    錦州的守將,都是自己的手下,雖然現在有巡撫丘禾嘉坐鎮,但只要能潛入城內,召集部下,就能殺掉丘禾嘉,攻陷錦州。

    皇太極同意了他的方案,給祖大壽湊了幾百人,假裝大凌河逃兵,護送他進入錦州,并派出多爾袞率領軍隊,隱藏在錦州附近,等待祖大壽的信號。

    信號是炮聲,按照約定,祖大壽如順利入城,應于十一月二日放炮,第二天動手,殺掉丘禾嘉,如一切順利,就鳴炮通知城外后金軍,里應外合,攻克錦州。

    兩天后,在皇太極的注視下,祖大壽率領隨從,出發前往錦州。

    事情非常順利,十一月一日,在后金軍的暗中護送下,祖大壽順利入城。

    從某個角度看,皇太極是個生意人。

    其實他并不相信祖大壽,所以勸降又放走,還客客氣氣地請客送禮,只是希望得到更大的回報。

    十一月二日,當他聽到錦州城內傳來炮聲時,他終于放心了,祖大壽傳出入城信號,這次生意不會虧本了。

    但是第二天,他沒有聽到炮聲,很明顯,祖大壽還沒有動手。

    第三天,也沒有炮聲。

    就在他極度懷疑之刻,卻收到了祖大壽的密信。

    這封信是祖大壽從城中送出的,大致內容是說,由于出發倉促,且錦州軍隊很多,身邊的人又少,暫時無法動手,過兩天再說。

    既然如此,就多等兩天。

    兩天,沒信。

    又兩天,還沒信。

    到第三個兩天,終于有信了。

    皇太極又收到了祖大壽的信,寫得相當客氣,首先感謝皇太極同志的耐心等待,然后訴苦,說錦州城內防布森嚴,難以動手,希望皇太極繼續等著,估計到來年,就能辦這事了。

    被人涮了。

    其實從開始,祖大壽就沒打算投降,堂堂大明總兵,怎么能投降呢?

    但不投降就出不去,所以他決定,投個降,先出去。

    但是何可綱反對。

    此時,祖大壽有兩種選擇,第一,當著大家告訴何可綱,我們不是投降,是忽悠皇太極的,等出去后,我們就找個機會跑路,回家洗了睡。

    但這么干,難保不被人舉報,保密起見最好別講。且何可綱本是個二桿子,要死就死,投降就投降,投什么假降?

    第二;殺了他。

    只能這樣。

    于是何可綱死去了,祖大壽活下來,為了同一個目標。

    事實上,祖大壽回到錦州后,啥都沒干,就說自己跑回來了,繼續一心一意地鎮守錦州,堅決打擊皇太極。

    但剛涮完人家,就不認賬,實在太過缺德,所以他在十一月二日的時候,還是按約定放了幾炮,就當是給皇太極同志留個紀念,說聲拜拜。

    至于送信解釋情況,說自己暫時無法下手,倒也并非客氣,實在是沒辦法,因為他的許多部下和親屬,還在皇太極那邊,自己跑了,還不客氣客氣,就扯淡了。所以這幾封信的意思也很明確,就是說我雖然騙了你,但你也消消氣,別把事情做絕,將來沒準還能合作。

    當然,關于這件事,也有爭議說祖大壽同志不是詐降,是真降,只不過回錦州后人手不足沒法下手,所以才沒干。

    這種說法是不太靠譜的,因為很快,他就接受了錦州防務,鎮守錦州,要多少人手有多少人手,也沒干。

    袁崇煥終究沒有看錯人。

    但這件事情最奇特的地方,既不是祖大壽忽悠,也不是皇太極被忽悠,而是崇禎。

    錦州守將,巡撫丘禾嘉是一個極其謹慎的人,雖然祖大壽沒說實話,但他已多方查證,確認了祖大壽的投降,并且寫成了報告,上報崇禎。

    奇怪的是,報告送上去了,崇禎也看了,卻沒有任何反應,壓根就沒理這事,依然委任祖大壽鎮守錦州。

    在這世上混,大家都不容易,睜只眼閉只眼算了吧。

    最倒霉的反倒是孫承宗,他開始砌墻的時候,很多人就不服氣,現在墻沒砌好,就給人拆了,還收拾了施工隊,于是又是一片口水鋪天蓋地而來,孫承宗比較識趣,一個月后就辭職走人了。

    歷經三朝風云,關寧防線的構架者,袁崇煥、祖大壽的提拔者,忠誠的愛國者,力挽狂瀾的偉大戰略家孫承宗,結束了。

    但這并不是他的終點,七年之后,他將在另一個舞臺上,演出他人生最輝煌的一刻,以最壯烈的方式。

    意外的意外大凌河失陷了,皇太極走了,孫承宗也走了,這就是崇禎四年大凌河之戰的結果。

    但還有一個結果,是很多人并不知道,也沒有料到的。

    而這個結果的出現,和袁崇煥同志有莫大的關系。

    袁崇煥殺掉毛文龍后,皮島的局勢很穩定,過了一年,就開始鬧事。

    鬧事的根本原因,還是毛文龍,因為這位兄弟太有才能,以致于他在島上的時候,大肆招兵,不但招漢人,還招滿人。

    畢竟不管漢人滿人,都認錢,而且滿人作戰勇猛,更好用,加上毛文龍會忽悠,越招越多,許多關外的人還專程坐船來參軍,到最后竟然有上千人。

    但毛文龍死后,繼任的人能力差點,沒法控制局面,就兵變了,先是士兵互砍,然后是將領互砍,最后總兵黃龍專程帶兵上島,才算把事鎮住。

    但這件事一鬧,許多人都不想在島上呆了,其中有兩個人,這兩個人是孔有德和耿仲明。

    但到底去哪里,還是個問題,這二位仁兄都是山東人,原先還是礦工,出來闖關東,現在闖不下去,一合計,還是回老家。

    當然,回去挖礦是不能的,既然是兵油子,還是當兵合算,找來找去,聽說登萊巡撫孫元化那里缺人,就去了。

    孫元化,明代偉大的科學家,徐光啟的學友,特長是炸藥學、彈道學,簡而言之,是搞大炮的。

    據說這人不但精通物理、化學,還懂葡萄牙語,當年還上過葡萄牙火炮培訓班,屬于放炮專家。

    當時他正跟葡萄牙人搞科學試驗(造大炮),手下缺人,孔有德帶人跑過來,十分之高興,當即就把人給收編了。

    其實孫先生雖說致力于科學研究,也曾打過仗,之前還曾當過寧遠副使,給袁崇煥答打過工,也見過世面。

    可惜,知識分子就是知識分子。

    他并不知道,所謂孔有德、耿仲明,屬于有奶便是娘型,是典型的兵油子,給錢就開工,不給錢就打老板,招這么倆員工,只好認倒霉。

    其實剛開始的時候,這兩位礦工兄弟還是很聽話的,也服管,估計換了老板,也想好好干兩天。

    然而意外發生了。

    祖大壽在大凌河筑城,被人圍攻,朝廷四處調援兵,孫元化歸孫承宗管,孫承宗找他要兵,他就把孔有德派去了。

    孔有德很聽命,立馬就出發,前去拯救祖大壽。

    走到半路,意外的意外發生了。

    因為此時已經是十月份(陰歷),天開始下雪,孔有德估計是走得急了點,不知是糧食沒帶夠,還是當兵的想開小灶,反正是幾個人私自到老百姓家打獵,把人家里的雞給吃了。

    吃完了,被人發現了。

    吃了就吃了吧,并非什么大事,大不了賠幾只。

    可問題是,當地的老百姓比較彪悍,且沒說賠雞,把人抓住以后,先修理了一頓,打得很慘。

    消息傳上去,當即炸鍋,孔有德怒了,這還了得,后金軍老子都沒怕過,怕老百姓?二話不說,索性搶你娘的。

    問題是,搶完了怎么辦,畢竟大明是法制社會,犯了法,是要殺頭的,所以孔有德破罐子破摔,反了。

    孔有德同志原本是挖礦的,也沒什么政治目標,更不打算替天行道,但既然反了,替天搶一把還是要的。

    他帶領部隊,開始沿路搶劫。

    此時,得到消息的孫元化急得不行,連忙找來山東巡撫余大成商量對策,談來談去,談出一個結果——招安。

    想出這么個招,原因在于他們認定,孔有德的反叛是出于誤會,只要把他拉回來,安慰安慰,沒準再給幾只雞,就能解決問題。

    更重要的是,這件事如果追究起來,黑鍋就背定了,趁著現在事情還不大,瞞報情況拉人回來,還能保住官位,所以不能動武,只能招安。

    事實證明,瞞報注定是要穿幫的。

    孫元化派出使者,找到孔有德,告訴他,趕緊歸隊投降,否則就什么什么。

    孔有德很害怕,當即表示愿意投降,前往登州接受整編。

    孫元化很滿意,坐在城里等著孔有德,幾天后,孔有德順利到達登州,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攻城。

    孫元化同志畢竟是知識分子,他并不知道,像孔有德這種兵油子,本沒有道德觀念,算是無賴,而能鎮得住他的,也只有更無賴的無賴,比如毛文龍。

    而孫專家最多也就是個技術員,對孔有德而言,不欺負是白不欺負。

    還好守軍反應快,立即出城迎敵。

    但就戰斗力而言,雙方差距實在太大,登州城里的部隊,平時最多也就打打土匪,跟從皮島來的孔有德相比,只能算儀仗。

    所以沒過多久,部隊就被孔有德軍擊潰,退回城內。

    雖然失利,但大體還算不錯,因為登州城有大炮,據城堅守,應該沒有問題。

    可惜孫元化同志疏忽了極為重要的一點——他忘記了一個人:耿仲明。

    耿仲明還在城內,作為孔有德的鐵桿、老鄉、戰友兼同事,如果不拉兄弟一把,是不地道的。

    耿仲明很地道,所以他連夜打開了城門,放孔有德進城,登州淪陷了。

    孫元化很有點骨氣,聽說叛軍入城,就準備自殺,但手慢了點,導致自殺未遂,被俘。

    孔有德到底是混社會的,講點江湖道義,沒有殺孫元化,只是把他扣作人質,同時,他又致信山東巡撫余大成,要求和談。

    好在余大成還比較清醒,知道事情鬧大了,當即上報朝廷,登州失陷。

    崇禎大怒,搞這么大的事,現在才來匯報,干什么吃的!

    他馬上下令,免去孫元化,余大成的職務,委派謝漣為信任登萊巡撫,接替孫元化,平定叛亂。

    很快,孔有德也得知了這個消息,他明白,只能一條路走到黑了。

    但他對孫元化似乎很有感情,到這份上,都沒動他一根指頭,竟然給放了。

    但他做夢都沒想到,自己難得干了件好事,也能把孫專家害死。

    因為這事從頭到尾,孫專家的責任太大,所以孫元化千里迢迢投奔朝廷后,就被朝廷逮了,送到京城,審訊完畢,竟然判了死刑,拉出去砍了。現在的孔有德很麻煩,他雖然占據了登州,但也就是個縣城,且還在明朝腹地,上天沒路,下地沒門,渡海沒船,基本是歇菜了。

    但非常難得,孔有德同志很樂觀,他非但沒有走,還干起了大買賣,找來了當年的同事李九成、耿仲明,陳友時,還拉上毛文龍的兒子毛承祿,并廣泛招募各地犯罪分子,擴編軍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