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大結局 第十四章 突圍-《明朝那些事兒》


    第(1/3)頁

    事實告訴我們,那個包圍圈相當結實,眾位頭領人多勢眾,從九月被圍時起,就開始突圍,突了兩個月,也沒突出去。

    到十一月,連他們自己都認定,完蛋的日子不遠了。

    當時已是冬季,天氣非常地冷,幾萬人被圍在里面,沒吃沒喝,沒進沒退,打也打不過,跑也跑不掉。

    然而不要緊,還有壓箱底的絕技,只要使出此招,強敵即可灰飛煙滅——投降。

    當然了,投降是暫時的,先投降,放下武器,等出了圈,拿起武器,咱再接著干。

    但你要知道,投降也是有難度的。

    為順利投降,他們湊了很多錢,找到了京城總兵王樸,向他行賄。

    沒有辦法,因為你要投降,還要看人家接不接受你投降。為了共同的目標,適當搞搞關系,也是應該的而且按很多人的想法,首領們應該是很窮的,總兵應該是很富的,事實上,這句話倒過來說,也還恰當,比如后來的張獻忠,在谷城投降后,行賄都行到了朝廷里,上到大學士、下到知縣,都收過他的錢。

    人不認人,錢認人,這個道理,很通用。

    問題在于,參與包圍的人那么多,為什么偏偏行賄王樸呢?

    這是一個關鍵問題,而這個問題的答案充分說明,諸位頭領的腦袋,是很好使的。

    只能行賄王樸,沒有別的選擇。

    因為王樸同志,是京城來的。

    在包圍圈的全部將領中,他是最單純的,最沒見過世面。

    王樸同志雖然來自京城,見慣大場面,但西北的場面,實在是沒有見過,而在這群頭領面前,他也實在比較單純。

    他知道,打仗有兩種結果,投降就投降,不投降就打死,卻不知道還有第三種——假投降。

    他也不知道,在這個包圍圈里的諸位頭領,都有投降的經(jīng)歷,且人均好幾次,某些層次高點的,如張獻忠,那都是投降的專業(yè)人士。

    再加上無知單純的王總兵,也有點不單純,還是收了頭領們的錢,他還算比較地道,收錢就辦事,崇禎六年(1634)十一月十八日,首領們派了代表,去找王樸(錢已經(jīng)送過了),表示自己的投降誠意,希望大家從此放下屠刀(當然,主要是你們),立地成佛。

    王樸非常高興,他的打算是完美的,受降,自己發(fā)點財,還能立功受獎,善莫大焉。

    他隨即下令,接受投降,并催促眾首領早日集結隊伍,交出武器。

    當然他并沒有撤除包圍,那種蠢事他還是干不出來的。

    但既然投降了,就是內部矛盾了,沒必要興師動眾,可以原地休息,要相信同志。

    你要說王樸沒有絲毫提防,那也不對,他限令頭頭們十日之內,必須全部繳械投降。

    不用十天,四天就夠了。

    二十四日,十余萬民軍突破王樸的防線,沖出了包圍圈。

    大禍就此釀成。

    鑒于所有的軍隊都在搞包圍,河南基本是沒什么兵,所以諸位頭領打得相當順手,很是逍遙了幾天。

    也就幾天。

    十二月三日,左良玉就追來了。

    包圍圈被破后,崇禎極為惱火,據(jù)說連桌子都踹了,當即下令處罰王樸,并嚴令各部追擊。

    左良玉跑得最快。

    之所以最快,倒不是他責任心有多強,只是按照行政劃分,河南是他的防區(qū),如果鬧起來,他是要背黑鍋的。

    擺在面前的局勢,是非常麻煩的,十幾萬民軍涌入河南,遍地開花,壓根沒法收拾。

    左良玉收拾了,他收拾了河南境內的所有民軍——只用了二十天實踐證明,左總兵是不世出的卓越猛人,他率領幾千士兵,連續(xù)出擊,在信陽、葉縣等地先后擊潰大量民軍,肅清了所有民軍,從頭至尾,二十天。

    左良玉同志工作成績如此突出,除了黑鍋的壓力,以及他本人的努力外,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他所肅清的,只是河南境內的民軍,那些頭領的主力,已經(jīng)跑了。

    跑到湖廣了,具體地點,是湖廣的鄖陽(今湖北鄖陽)。

    我認為,他們跑到這個地方,是經(jīng)過慎重考慮的。

    跟河南接壤的幾個省份,陜西是不能去的,洪承疇在那里蹲著,而且這人專殺投降的,去了也沒前途。

    山西也不能去,雖說曹文詔調走了,但幾年來,廣大頭領們基本被打出了恐曹癥,到了山西地界,就開始發(fā)怵,不到萬不得已,也不要去。

    那就去湖廣吧。

    最早進去的是高迎祥和李自成,且去的時候,隨身帶著幾萬人,鄖陽巡撫當時就暈菜了,因為鄖陽屬于山區(qū),平時都沒什么人跑來,也沒什么兵,這回大發(fā)了,一來,就來幾萬人,且都是鬧事的,各州各縣接連失陷,完全沒辦法,只好連夜給皇帝寫信,說敵人太多,我反正是沒辦法了,伸長脖子,等著您給一刀。

    這段日子,對高迎祥和李自成而言,是比較滋潤的,沒有洪承疇,沒有曹文詔,沒有左良玉,在他們看來,鄖陽是山區(qū),估摸著也沒什么猛人,自然放心大膽。

    這個看法是錯誤的。

    事實上,這里是有猛人的,第四個猛人。

    說起來這位猛人所以出山,還要拜高迎祥同志所賜,他要不鬧,估計這人還出不來。

    但值得慶幸的是,在此人正式露面之前,高迎祥和李自成就跑了。

    具體跑到哪里,就不知道了,反正是幾個省亂轉悠,看準了就打一把,其余頭領也差不離,搞得中原各省翻天覆地,連四川也未能幸免。

    事情鬧到這個地步,只能用狠招了。

    崇禎七年,崇禎正式下令,設置一個新職務。

    明代有史以來最大的地方官,就此登場。

    在此之前,明代最大的地方官,就是袁崇煥,他當薊遼督師時,能管五個地區(qū)。

    光榮的記錄被打破了,因為這個新職位,能管五個省。

    這個職務,在歷史中的稱謂,叫做五省總督,包括山西、陜西、河南、湖廣、四川,權力極大,也沒什么管轄范圍,反正只要是流賊出沒的地方,都歸他管。

    職位有了,還要有人來當,按照當時的將領資歷,能當這個職務的,只有兩個選擇:a:洪承疇,b:曹文詔。

    答案是c,兩者皆不是任職者,叫做陳奇瑜陳奇瑜,萬歷四十四年進士,歷任都察院御史、給事中,后外放陜西任職。

    在陜西,他的職務是右參政,而左參政,是我們的老朋友洪承疇。

    但為什么要選他干這份工作,實在是個讓人費解的事。

    就資歷而言,他跟洪承疇差不多,而且進步也慢點,崇禎四年的時候,洪承疇已經(jīng)是三邊總督了,他直到一年后,才干到延綏巡撫,給洪承疇打工。

    就戰(zhàn)績而言,他跟曹文詔也沒法比。

    無論如何,都不應該是他,但無論如何,偏就是他了。  所以對于這個任命,許多人都有異議,認定陳奇瑜有背景,走了后門。

    但事實上,陳奇瑜并非等閑之輩。

    崇禎五年的時候,由于民軍進入山西,主力部隊都去了山西,陜西基本是沒人管,兵力極少。

    兵力雖少,民變卻不少,據(jù)統(tǒng)計,陜西的民軍,至少有三萬多人。

    這三萬多人,大都在陳奇瑜的防區(qū),而他的手下,只有兩千多人。

    一年后,這三萬多人都沒了——全打光了。

    因為陳奇瑜,是一個近似猛人的猛人。

    作為大刀都扛不起來的文官,陳奇瑜同志有一種獨特的本領——統(tǒng)籌。

    他是一個典型的參謀型軍官,善于謀劃、組織,而當時的民軍,只能到處流竄,基本無組織,有組織打無組織,一打一個準。

    憑借著突出的工作成績,陳奇瑜獲得了崇禎的賞識,從給洪總督打工,變成洪總督給他打工。

    對于領導的提拔,陳奇瑜是很感動的,也很賣力,準備收拾爛攤子。

    這是一個涉及五個省,幾十萬人的爛攤子,基本上,已經(jīng)算是爛到底了,沒法收拾。

    陳奇瑜到任后,第一個命令,是開會。

    各省的總督、總兵,反正是頭銜上帶個總字的,都叫來了。

    然后就是分配任務,你去哪里,打誰,他去哪里,打誰,打好了,如何如何,打不好,如何如何,一五一十都講明白,完事了,散會。

    散會后,就開打。

    崇禎七年(1634)二月,陳奇瑜上任,干了四個月,打了二十三仗。

    全部獲勝。

    陳奇瑜以無與倫比組織和策劃能力告訴我們,所謂勝利,是可以算出來的。

    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于無算乎?

    ——孫子兵法陳總督最讓人吃驚的地方,倒不是他打了多少勝仗,而在于,他打這些勝仗的目的。

    打多少仗,殺多少人,都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的目的是,再打一仗,把所有人都殺光。

    而要實現(xiàn)這個目標,他必須把所有的首領和民軍,都趕到一個地方,并在那里,把他們全都送進地府。

    他選中的這個地方,叫做車廂峽。

    車廂峽谷車廂峽位于陜西南部,長幾十里,據(jù)說原先曾被當作棧道,地勢極為險要。

    所謂險要,不是易守難攻,而是易攻難守。

    此地被群山環(huán)繞,通道極其狹窄,據(jù)說站在兩邊的懸崖上,往下扔石頭,一扔一個準。

    更要命的是,車廂峽的構造比較簡單,只有一個進口,一個出口,沒有其他小路,從出口走到進口,要好幾天。這就意味著,如果你進了里面,要么回頭,要么一條路走到黑,沒有中場休息。

    幾萬民軍,就進了這條路。

    這幾萬民軍,是民軍的主力,據(jù)說里面還有李自成和張獻忠。

    為什么走這條路,沒有解釋,反正進去之后,苦頭就大了去了。

    陳奇瑜的部隊堵住了后路,還站在兩邊的懸崖上,往下射箭、扔石頭,沒事還放把火玩,玩了十幾天,徹底玩殘了。

    想跑是跑不掉的,想打也打不著,眾頭領毫無辦法,全軍覆沒就在眼前,實在熬不住了。

    使用殺手锏的時候到了。

    我說過,他們的殺手锏,就是投降,準確地說,是詐降。

    沒條件,誰投降啊?

    ——春節(jié)晚會某小品很有道理,很現(xiàn)實,但在這里,應該加上兩個字:

    沒條件,誰讓你投降啊?

    所以在投降之前,必須先送錢,就如同上次送給王樸那樣。

    于是頭領們湊了點錢,送給了陳奇瑜。

    然而陳奇瑜沒有收。

    崇禎沒看錯人,陳奇瑜同志確實是靠得住的,他沒有收錢。

    麻煩了,不收錢,我們怎么安心投降,不,是詐降呢?

    但事實證明,頭領們的智商是很高的,他們隨即使出了從古至今,百試不爽的絕招——買通左右。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