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洪武大帝 第九章 決戰不可避免-《明朝那些事兒》


    第(3/3)頁

    仍舊無人回答。

    陳友諒借著皎潔的月光仔細觀察了江東橋,他驚奇的發現這并不是康茂才所說的木橋,而是石橋!

    陳友諒感覺血液凝固了,他喊出了之前無數人喊過,之后還會有無數人喊的名言:

    中計!

    按照他的估計,此時應該是“火把叢生,殺聲遍地,伏兵殺出”,可是在他驚慌一陣后,卻發現什么也沒有發生,這是怎么回事,一向精明的陳友諒現在也是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康茂才莫非是有事來不了了?

    無論如何,這里很危險,不能久留。

    正在此時,他得到了消息,自己的弟弟陳友仁已經統率一萬人馬在新河口之北的龍灣登陸,并擊敗了駐守在此地的軍隊,正等待大軍的到來。

    那就去龍灣登陸吧。

    陳友諒命令船隊加快速度,于當日下午到達了龍灣,之后他組織士兵上岸,一切都很順利,但他不知道的是,一雙眼睛正在不遠處的獅子山上看著他。

    那是朱元璋的眼睛。

    他的預料沒有錯,陳友諒果然放棄了在江東橋進攻的企圖,他是一個疑心重的人,必然選擇穩妥的進攻方法。

    在確定所有的士兵都進入了伏擊圈后,朱元璋搖動了紅旗。

    此時,隱藏在石灰山后、應天南城、大勝關的五路軍隊從不同的地方出現,但他們并沒有搖旗吶喊,而是靜靜的看著漢軍,他們沒有接到進攻的命令。

    漢軍的士兵們終于發現自己掉進了一個大大的麻袋里,敵人就在眼前,甚至可以看見他們盔甲上的反光,而這些敵人紋絲不動,正用一種奇怪的眼神看著他們,那種眼神好似家鄉過年時屠戶看著圈里的豬羊。

    戰場上出現了可怕的寧靜。

    比死亡更可怕的寧靜。

    這是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幕。

    他們并沒有在這種可怕的沉默中等待多久,獅子山上的朱元璋揮動了黃旗。

    五路軍隊在徐達、常遇春、馮勝的率領下對漢軍展開了輪番沖擊,騎兵來往縱橫,所向披靡!早已經驚慌失措的漢軍無法抵抗,他們紛紛奔向自己的船只,然而此時正是退潮之時,船只擱淺,大多數漢軍只能跳入長江逃生。陳友諒擠進能夠開動的小船上逃命,一路逃到九江,勝利的夢想就此破滅。

    此戰漢軍在戰場上留下了20000  具尸體,7000  名俘虜,而朱元璋的軍隊幾乎沒有受到什么損失,還俘獲了100  艘大舶和數百條小船,朱元璋借助這些船只為即將到來的最后決戰做好了準備。

    陳友諒打了敗仗,逃回了江西,而張士誠正如朱元璋所說的那樣“器小”,眼睜睜的看著陳友諒被痛打一頓,只派了幾千兵馬在江浙與朱元璋接壤一帶武裝游行了一番,就打道回府了,這個人確實如陳友諒所說,刀架在脖子上才會著急。

    【不速之客】

    龍灣之戰勝利后的一天,紫金山上的禪寺迎來了一位香客。當時的應天雖然已經為朱元璋所管轄,但治安情況仍然不好,所以寺中僧眾一到晚上就會緊閉寺門,這天黃昏時分,這個香客走進了寺廟的大門,口稱天晚無法趕路,希望留宿一夜,看門的小僧看此人相貌不俗(很丑)且十分兇惡,竟然不敢阻攔,讓他進了內寺。

    禪寺的主持聞聽此事,慌忙出來看,當他初見此人,也不禁吃了一驚,但他畢竟是見慣大場面的人,細看之下頓覺此人身上自有一股豪邁之氣,且帶一把寶劍在身,他暗自揣測這人極有可能是出外打劫的強盜,像這種人一定不能得罪,如果激怒了他,一把火燒了禪寺,自己和老婆孩子怎么辦,于是作主留他一晚。

    此人正是應天的鎮守者朱元璋,在龍灣戰勝后,他也頗有些得意,常微服出巡,這也成為他之后幾十年的習慣,這天他來到紫金山下,見山上有一座禪寺,回憶起自己當年做和尚的情景,便到寺中一游。

    這天夜里,住持左思右想睡不著,他怕那個強盜嫌疑極重的人晚上會出來搞事,可這話也不能直說,他思慮良久,終于想出了個好主意。他決定邀請這個人去大殿講禪。

    所謂講禪和魏晉時期的清談差不多,一群人吃飽了飯,坐在一起吹牛,反正吹牛也不上稅。

    朱元璋深更半夜被吵醒,得知居然是讓他去講禪,哭笑不得,他是何等精明的人,自然明白住持的意思,住的還是人家的地方,禮貌起見,他隨住持來到了大殿。

    此時,空曠的大殿里,只有他們兩個人,分東西坐定后,住持開始仔細的打量起朱元璋來,他發現此人衣著樸素,雖面相兇惡,但舉止還透著一股土氣,頓時對此人大為藐視。

    做強盜做到這個地步,連件好點的衣服都沒有,說他是強盜都抬舉他了,頂多是個鄉巴佬。

    但既然是講禪,還是要說點什么的,于是住持開口了:“施主何方人氏?”

    朱元璋答道:“敢煩禪師下問,在下祖籍淮右。”

    “所持何業?”

    “目下無業,唯四處游俠而已。”

    住持一聽此言,便覺自己判斷不錯,他準備教訓一下這個鄉巴佬。

    “我觀施主面相,似有殺氣,目下天下大亂,望施主早擇良業,安分守己,閑來無事探研佛道,可悟人生之理。”

    朱元璋不動聲色的問道:“不知何謂人生之理。”

    “人生之理即心境二字,我送施主兩句真言,望好自揣摩。”

    “敢情賜教。”

    “先祖有云:境忘心自滅,心滅境無侵,人生無非虛幻,得此境界即可安享太平。”

    朱元璋看著眼前這個面露輕蔑之色的和尚,沉默良久,突然大笑!

    笑聲在空曠的大殿里回蕩,久久不去。

    住持大驚失色,朱元璋站起身來,緩步走向住持,突然抽出腰間寶劍,將劍架在他的脖子上!

    住持再也掩飾不住,驚慌失措,顫聲說道:“你想干什么,如要錢財,可以給你。”

    朱元璋厲聲說道:“禪師心境如此了得,為何也會害怕!方今天下,所以大亂,唯因民不聊生,兵荒馬亂,只由隔岸觀火!如天下太平,誰愿游俠,如爾等人,飽食終日,娶妻生子,只是妄談心境,茍且偷生,可恥!!”

    言畢,朱元璋歸劍回鞘,朝自己的禪房走去。

    住持此時才發現,眼前的這個衣著簡樸的人實在深不可測。

    他對著朱元璋的背影大聲喊道:“貧僧有眼不識泰山,敢問施主高姓大名?!”

    朱元璋的背影沒有停留,越走越遠。

    住持歸房一夜未眠,他的直覺告訴他,這個人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決定第二天要問個明白。

    第二天,他起身后,便跑到朱元璋的禪房,但已是人去房空,在大殿的墻壁上,卻留著用朱砂寫就的的幾行大字:

    〖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

    老僧不識英雄漢,只管嘵嘵問姓名。〗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