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飾太平 第九章 致命的疏漏-《明朝那些事兒》
第(2/3)頁
不到一杯茶功夫,消息傳來,去說情的那位仁兄被砍了,頭被掛了出來。
那就不要爭了,還是出去拼命吧。
說來也巧,軍隊出發不久,真的發現了久違的蒙古老朋友們,一頓窮追猛打,敲鑼打鼓,得勝回營。
但所有的人心中都有著同一個疑問:過年了,連偵察兵都休息,你怎么就知道蒙古人在附近呢?
“你們沒有發現嗎,今天附近的喜鵲烏鴉特別吵?!痹姷靡獾匦α?。
他的這輩子毀就毀在了得意上。
曾銑注定是個閑不住的人,他決定再接再厲,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于是他在那封奏疏上提出了一個建議——收復河套。
河套地區,即今天的寧夏及內蒙古賀蘭山一帶,原本是屬于明朝所有的,但這片地方就在蒙古部落家門口,蒙古鄰居們時不時來串個門,“拿”點東西走,政府開始還管管,慢慢地也力不從心了。久而久之,這片地方就成為了蒙古的勢力范圍。
開始人們還不怎么在乎,那個鳥不生蛋的地方,丟了就丟了吧。
可后來人們才發現,放棄河套是一個嚴重的錯誤。
因為蒙古人圈這塊地,并不是為了開商店做生意,也不想開發房地產,他們占據河套,只是為了更好地完成搶劫任務。
而失去河套的明朝就如同在街邊擺攤的小販,每天都不得安生,總要被整治那么幾回,不是殺你的人,就是搶你的貨。
曾銑終于無法忍受了,他或許比較性急,卻是一個愛惜百姓、立志報國的人,大明天下,豈容得胡虜肆虐!
于是,他以滿腔的報國激情寫下了那篇誓要恢復河套的檄文:此一勞永逸之策,萬世社稷所賴也?!@就是曾銑的美好理想和一腔熱血。
文章送上去后,嘉靖先生也激動了,這真算破天荒了,要知道這位道士雖說是天天煉丹讀經,畢竟只是兼職,血性還是有的,便也熱血沸騰了一把,當即表示,贊同曾銑的意見,并發文內閣商議。
問題就出在內閣。
夏言看到了這封奏疏,當即拍案叫好,表示絕對支持,然后另起一文,上書表示贊成。當然了,和往常一樣,他沒有征詢另一個配角嚴嵩的意見。
但他卻忽視了一個十分怪異的現象:以往,即使他不打招呼,嚴嵩也早已湊上前來,表示支持或是贊成,但這一次,這位馬屁精卻只是坐在一旁,閉目養神,好像根本不知道這回事。
急性子的夏言興沖沖地跑去西苑了,他要表達自己的興奮。而那個坐在陰暗角落里的嚴嵩,卻露出了笑容。
夏言終于糊涂了一回——嚴嵩做出了這樣的判斷。
所謂百密一疏,沉浮宦海十多年的夏言卻還沒有摸透這位皇帝的心思,收復領土對國家自然是好事,可嘉靖先生卻不一定會這樣想。
要知道,這位道士兄是個不愛惹事的人,他的愿望很簡單,就想燒燒香,念念經,閑來無事搞點化學用品(所謂仙丹),多活幾年而已。
收復領土如果順利,自然是好,那要是不順利呢,要是打了敗仗呢,那就麻煩了,損兵折將,天天要看戰報、要運糧食,要征兵,要商議對策,不累死也得煩死。
總而言之,他的熱度只有三分鐘,從四分鐘起,所有敢于妨礙他私生活的人都將成為他的障礙。
嚴嵩的猜測是正確的,不久之后,嘉靖先生突然下發了一道詔令,言簡意賅:
〖今逐套賊,師果有名乎?
兵食果有余,成功可必乎?
一銑何足言,如生民荼毒乎?〗
大致意思是,我想出兵收復失地,但是問題很多啊,沒有一個合理的名義、士兵糧草也不充足,也不能保證勝利,還會連累老百姓啊。
當然了,這只是書面意思,它的隱含意思就簡單得多了:
你曾銑算什么東西,竟敢給我添麻煩,給我找不自在?
嚴嵩看到這道諭令,立刻急忙地跑回了家,機會已經來了,但要如何去做,還得去找那個天才兒子商議。
“正是大好時機,立刻上書彈劾夏言,還猶豫什么?”嚴世蕃似乎有點驚訝。
嚴嵩沒有夏言那樣的慈悲心腸,之所以猶豫,只是因為他不知道下一步該怎么辦,難道還能把夏言罵死不成?
于是嚴世蕃告訴他,雖然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辦,但只要與一個人合作,夏言必死無疑!
然后他連夜去拜訪了陸炳。
這對于陸炳而言,實在是個求之不得的機會,自那次事件之后,報仇已經成為了他的人生主題。
這兩位天下英才一拍即和,開始商量對策。
商議過程是這樣的:嚴世蕃對陸炳說,你官大,又是皇帝的親信,你出面去對付夏言。
陸炳認真地注視著嚴世蕃,告訴他:還是你去吧,我在背后支持你。
其實這么多年混下來,大家都不傻,夏言當年對抗張璁的孤單英雄形象,仍然牢牢地銘刻在兩人的大腦里,那唾沫橫飛、無所畏懼的景象一想起來就讓人打哆嗦。
無論如何,到目前為止雙方已經達成了一個共識,夏言很兇悍,誰都惹不起。
膽小歸膽小,但問題還是要解決的。兩位天才苦心鉆研良久,終于還是找到了夏言的死穴——曾銑。
和夏言相比,曾銑是一個理想的突破口,只要處置了曾銑,就一定能夠把夏言拖下水。
可是曾銑遠在邊塞,而且平素行為端正,也沒有什么把柄好抓,陸炳思索片刻,突然眼前一亮:
“我想到一個人,如果他也肯加入,一定能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
“事不宜遲,我馬上去見這個人?!眹朗擂呀浕馃济?。
陸炳卻笑了,“你見不到的,因為他還在監獄里?!?
陸炳所說的那個人,叫做仇鸞。這位仁兄來頭不小,他就是正德年間平定安化王之亂的大將仇鉞的后人,襲爵咸寧侯,鎮守甘肅。
而這位兄臺之所以會蹲大獄,那還要拜曾銑所賜。他在甘肅的時候,和曾銑鬧矛盾,而且此人人品欠佳,在當地干過一些壞事,曾銑一氣之下,向上級告了狀,仇鸞就此被關進監獄,接受改造。
所有的人選都已找到,所有的計劃都已完備,只等待最后的攻擊。
【死亡的連環】
夏言又一次在嘉靖的面前發言了,內容和以往一樣,希望能夠加強軍備,恢復河套。而嘉靖也一如既往地不置可否。就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嚴嵩終于開口說話了。
“復套之舉斷不可為!”
然后他大幅陳述了反對的理由,從軍備到后勤,每一句話都說到了嘉靖的心坎里,皇帝大人聽得連連點頭。
旁邊的夏言卻沒有注意到這些,憤怒和震驚已沖昏了他的頭腦,他這才明白,在那次內閣會議上,嚴嵩為何會違背一貫的馬屁精神,一言不發。
“你既然反對,當時為何不說,現在才站出來歸咎于我,是何居心?”
盛怒之下的夏言決定反擊了,在以往的罵戰中,他一直都是勝利者,所以他認為這次也不例外。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