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 點四香!-《紅樓春趣》
第(1/3)頁
翌日清晨。
山東曲阜,趙府。
書房內(nèi),林如海正聽著老仆回報青隼諸事,就聽有人來報,禮部左侍郎曹叡求見。
林如海微微頷首,讓人進來。
待曹叡見禮罷,林如海微笑問道:“子揚見完孔趙氏了?可有定論否?”
曹叡感慨道:“回相爺,已經(jīng)見罷。這孔趙氏不愧出身圣府啊,實在難得。非尋常婦人可比……”
林如海聞言笑了笑,問道:“何出此言?只因她會背《論語》?”
曹叡正色道:“絕不止此!相爺,您可知,孔趙氏準備如何安置圣人苗裔?”
林如海點點頭,道:“倒是聽說過一點,無非是耕讀傳家罷。”
曹叡連連搖頭道:“不止如此。孔趙氏愿將衍圣公府所有的家業(yè),包括田產(chǎn)、門鋪、園子和京城里的宅第,全部捐獻給朝廷。她說她讀書雖不多,也不精,卻亦知圣人曾言:‘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并說孔族前些年蒙圣恩富貴的忒過了些,不合至圣先師安貧樂道之祖訓,故而愿將不合家訓之富貴,悉數(shù)捐給朝廷,賑濟山東鄉(xiāng)梓百姓。從今往后,只守著安貧樂道四個字來過日子。
表示孔家不該要許多田和宅子,更不該有許多金銀,只該有許多書……
林相,難得啊!可見此人是真正讀透了圣人經(jīng)義的。”
林如海點頭道:“子揚言之有理。這些年來,曲阜圣府之排場,一年比一年大,嚼用耗費驚人。土地兼并之烈,蓄養(yǎng)仆婢之廣,令人側(cè)目。若孔趙氏果真能有此心,殊為難得!宮里皇上知道了,必是要賜下誥命來的。”
曹叡忙正色道:“理應如此!其子為衍圣公,孔趙氏自然為衍圣公太夫人。”
衍圣公太夫人的位份,甚至不在諸王妃之下!
再想想趙氏的身份……
這才真真叫造化!
林如海淡淡一笑后問道:“那……現(xiàn)在可以交接山東諸事了么?畢竟時間不等人吶,子揚你身上的擔子,極重。”
曹叡沉聲道:“林相,下官昨夜已經(jīng)連夜將所有卷宗記錄在案,今日一早送回京城,下官在禮部任事,已經(jīng)結(jié)束了。”
林如海聞言笑了笑,擺擺手,林家老仆便捧了一個托盤過來,托盤上有一方大印來,一面藍旗,和一塊令牌。
林如海道:“這便是山東巡撫大印和王命旗牌,子揚,山東大地,兩千余萬百姓,受重災顆粒無收需要賑濟者達六百萬之巨,先前勉強接濟了不足三百萬,也救濟的不足。接下來,山東百姓就都看你的了!老夫自山亭和八縣繳獲的糧米,未必盡夠。這幾日繳獲的金銀也清點的差不多了,你要即刻派人沿著運河去江南采買。另外,不止要賑災,還要除匪!災年多匪,雖情有可原,但打家劫舍,殘害百姓者,務必要做到除惡務盡,一個不留!山匪不除,則百姓永無寧日!”
曹叡聞言變了面色,遲疑道:“林相,剿匪乃各府縣兵備,和山東大營之軍務……”
林如海擺手道:“山東雖隸屬北直隸,然直隸總督卻管不到山東。天下巡撫皆從二品,獨山東巡撫正二品,與九大總督平齊。再者,你為封疆,手中有王命旗牌,該行霹靂手段時,絕不可推諉責任。老夫回京后,會奏明皇上,即便不升格山東巡撫至總督位,也該賦予軍政大權(quán)。山東諸事,你放開手去辦,老夫與你同責。”
此言一出,曹叡再度微微色變。
他原是禮部左侍郎,能做到這個位置,身上不可能沒有烙印,背后也不會沒有后臺。
他是當朝領(lǐng)班軍機大臣荊朝云的門生,但因出身世代官宦家境殷實之族,所以這些年來,倒不似其他景初舊臣那樣貪婪。
況且,禮部原是清貴之處,不至于到處吃拿卡要。
這也是曹叡能得隆安帝賞識,賜王命旗牌,托付封疆的緣由。
但到了這個位置,背后是一定要站著一個能在最頂層引路的后臺。
這并不只是靠山,也是表明他政治路線,風向何處吹的必選之路。
誰都知道超然于紛爭外最好,最舒適,也最沒危險。
但實際上,官場上抱著這種念頭的人,都是第一波被干掉的!
原本,曹叡是等著韓彬、李晗等人全部回京后,再認真選擇投到哪人門下去。
雖然這批人皆為天子信重的新黨巨擘,但到底投誰門下,還是有天壤之別的。
卻不想,沒給他許多選擇的機會,林如海就拋來了橄欖枝。
尤其是在這種節(jié)骨眼兒上,有他拒絕的余地么?
韓彬不歸,景初舊臣注定垮臺之際,滿朝上下如今獨林如海旌旗招展!
雖然竇現(xiàn)回京后,火力全開,搬倒了諸多高官,但他也只是一殺臣,難立大旗。
因為自古以來,殺臣都難有好下場……
所以,林如海幾乎是眼下唯一的選擇。
又有山東一地的淵源在,現(xiàn)在拒絕,那才是將人得罪死了!
沒聽人說,回京后要奏明天子,升格山東巡撫為總督?
這種大事上,其實敗一人遠比成一人容易的多。
那位趙國公打發(fā)來的劉將軍不就是如此?
還是元平功臣,又有戰(zhàn)功在身,可林如海不讓他妄動,他都不敢多動一步。
封疆大吏尚且有王命旗牌,可斬佞臣,更何況軍機相國手中的天子劍?
林如海果真斬他,回京后便是趙國公姜鐸都不會多問一句。
這就叫禮絕百僚之相國!
曹叡若拒絕,林如海當然不會殺他,但只要回京說一句,曹叡不宜代天巡撫山東,那他就不只是丟官的問題了,余生的前程都將斷了。
雖然曹叡不能肯定林如海會不會這樣做,但他知道,林如海有能力這樣做就足夠了……
所以,也就沒有別的選擇了:“下官參見恩相!”
林如海見此呵呵笑著,滿意的微微頷首,叫起道:“子揚不必如此,老夫沒有荊朝云那樣大的規(guī)矩,也沒何振、羅榮那樣大的脾氣。好好替皇上辦差事就好,京里有老夫在。”
他雖為官數(shù)十載,但大半光陰都在揚州鹽院。
那一處雖是天下第一流膏腴要地,卻畢竟遠離中樞,難以培養(yǎng)下臣勢力。
這么多年來,也只一個陳榮可堪大用。
若非如此,他又何必非用賈雨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