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八十三:三十六皇孫!-《紅樓春趣》
第(3/3)頁
林如海搖頭道:“老臣親自見過他,也交談過幾回。此子生性張揚,行事天馬行空灑脫不羈,但也自承不適仕途,所以于萬洲三子中,屬他格格不入。然而實則于萬洲最疼愛此子,因為此子實在天資過人,機變之能便是安之也遜色一籌。
有抱負,卻不愿受到官場上的約束,對于官場上那一套毫不掩飾其深惡痛絕之心,以為人間大虛偽之事。
且于萬洲一旦去位,他所能倚勢的,唯有太子。
皇上,于新一年歲雖不大,卻頗有自知之明,總之,是個駙馬的好人選。”
賈薔聞言緩緩點頭,道:“既然先生過目過,那必是不錯的。也罷,過些時日,朕親自見一見。”
林如海聞言后欣慰一笑,又提起于萬洲來,道:“于萬洲此人,對新人的提拔,也是不遺余力。皇上可還記得鄭思敏?”
賈薔略略想了想后,道:“隆安末年的湖南巡撫?”
林如海頷首道:“鄭思敏當年其實還是舊黨中人,但為人較為開明,對新政推廣并不十分抗拒,為官也清廉,后來進京為官,入主工部。可惜最后因其舊黨的身份,未能入閣,早早致仕了。
不過也有好處,回鄉后,鄭思敏教誨族中子弟成才。其長子鄭杰今年未到不惑之年,已在北疆苦寒之地打磨了十年,竟在草原北部開辟出良田三十萬頃,大型牧場八十二個,溫室暖棚一百四十九處,基本上能保證北疆軍區的軍民供給,甚至,還有余力支援遼東三省的牛馬建設。
于萬洲說服眾軍機,廷推此人入軍機,以東閣大學士之身,前往唐藩博城為政,如今朝野內外都拿鄭杰和漢藩的趙思陽、秦藩的李春城作對比,就看三人中誰的政績最突出,便是隔一屆的元輔人選了。
如今看來,元輔的隔代傳承制度,基本上形成,政體也愈發穩定了。”
看著滿面欣慰的林如海,賈薔微笑著親自與他斟了盞茶,笑道:“都是先生伯樂識人之功!說來也的確難得,朕前年本想著,秦藩、漢藩、唐藩距離大燕太遠,是不是以設總督以治之。朝臣們都在稱圣明,國老們也在思考,唯獨這于萬洲,沉默兩天后強烈反對,措辭之激烈,讓朕都有些下不來臺。其言藩土歸漢后,自當該劃省的劃省,該分州縣的分州縣,絕不可設總督以統治全土,否則便是巨禍之端。朕也反應過來,的確不妥。疆土太大了,封總督權力太重,哪里是總督,分明是在封王。所以,還是分省罷。
不過先生,既然于萬洲如此人才難得,朝廷政體也愈發平穩,你老就多歇歇。得閑無事,朕陪先生多釣釣魚。安之的閨女朕看著極喜歡,先生當享天倫之樂了。”
林如海聞言,卻未多提己家事,而是問賈薔道:“聽說諸皇子們皆有所出,這次回京,卻不知皇孫們回不回來?”
賈薔哈哈笑道:“若不帶回來,朕又豈會派專列去迎?一個個自己騎馬歸來拉倒!”
話音剛落,就見李春雨躬身進來,滿面堆笑道:“萬歲爺,諸皇子們已經進宮了。不過隨行的皇子妃和三十六位皇孫,剛一進宮就被含元殿派人接了去……”
賈薔聞言“大怒”道:“甚么?朕留于此就是為了見皇孫,若只為皇子,焉能久留?”說罷同林如海道:“先生,咱們去含元殿罷!”
林如海大笑道:“且見見皇子們罷,去歲一仗,何其兇險,也是不易……”
賈薔聞言眼睛微微一瞇,輕聲笑道:“如今西夷諸國國使堵在禮部理藩院多時了,只求面圣,哼,不知死活的東西!
也罷,那就聽先生的,宣。”
……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