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九十二:戰爭結束了-《紅樓春趣》
第(1/3)頁
西苑,勤政殿。
賈薔、李鑾、李堂天家祖孫三代俱在,李堂自十五歲起開始初步觀政,至今已逾三載。
明歲起,在成為大燕皇太子后,便要前往唐藩軍團參服兵役,并督導唐藩鐵路的大修建。
如今大燕朝野上下其實都已經形成了共識,鐵路是維護如此龐大之帝國穩定的根基!
本土在京城修通通往各省,以及各省利用地方財政自發修通各府、州、縣間的鐵路之后,本土已經成為鐵打的江山,再無人懷疑。
兵貴神速,還有甚么樣的兵馬,能快過鐵路運兵?
在這個時代,鐵路運送再加上輕騎火槍兵和炮兵的配置,舉世無敵!
殿內還有于萬洲、鄭杰、趙思陽、李春城、張博榮、王正新等軍機大臣,并宣德侯董川、全寧侯張泰、東川候陳然等一干五軍都督俱在。
除此之外,還有工部尚書賈蘭、戶部尚書于新云、鐵道軍都統馬捷等重臣。
殿中正一面高架上,懸著一副輿圖。
卻不是大燕本土輿圖,而是寰宇周天社稷輿圖!
除了本土之外,還有秦藩、漢藩、唐藩、宋藩并諸外省,以及秦洲、漢洲、厄羅斯以及歐羅巴。
當然,輿圖遠沒有賈薔前世所見過的高清地圖精密。
但大致輪廓還是差不離的……
而在這張輿圖上,用黑筆勾勒了許多線條。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貫穿了秦洲、漢洲、秦藩、漢藩、唐藩、宋藩以及厄羅斯自烏拉爾山以東直至京城的最長的黑線!
“諸卿都看看罷,朕昨晚和太子聊了一宿,李堂也在側。我們爺仨都同意,這幾條黑線,就是朝廷今后三十年,慢一點的話,是五十年內,大燕的主要前行方向。”
“以舉國之力,開通這些鐵路!”
“李燕的江山能維持多久,朕不知道。或許能久些,或許,仍難逃三百載輪回之厄。”
“但只要開通了這些鐵路,那么朕可以肯定,必將夯實漢家江山萬世不易之鋼鐵基石!!”
“即便,今后再發生戰亂,也是漢人的內戰,朕不會死不瞑目,后悔枉來這世上一遭了……”
這駭人之言被一眾臣子們好生相勸了番后,于萬洲走到輿圖前,一臉震撼的看著那幾條黑粗的線條,尤其是橫穿北疆厄羅斯的那條,良久之后,方緩緩道:“皇上,秦藩的鐵路好修,漢藩的,也好修。唐藩的就更不用提了,兩億多丁口,地勢平坦,修好后朝廷掌控力將會再度增強,強盛可期。至于秦洲和漢洲,據這些年傳送回來的卷宗來看,鐵路修起來,也不難。可是皇上,北地這一片,那都是冰天雪地啊!”
趙思陽緊跟著點頭道:“不是修不得,只是眼下諸皇子出外開國,所屬想要七成以上皆漢民,朝廷的負擔極重,尤其是海運。但仍值得,因為皇子封國雖只認大燕為宗主國,大權獨立,可正如圣上所說,只要是漢家江山,都值得。
那些地方,肥沃之土無數,無人耕種。各種資源豐富,總將為大燕所需。
所以,以借貸的方式助諸王封國修路,以開采資源作為回報,而不是大燕單方面的付出,即可幫助諸王立國,又可提升大燕國力,此雙全之法。
可是,北疆之土,遼闊數萬里,冰天雪地,飛鳥難渡。
修一條這樣的鐵路,耗費之巨,超乎想象,包括修路工人。
這些年,唐藩留給我們的藩民紅利,已經不足四千萬了……就這,還分布天南地北。”
“不然!”
宣德侯董川忽然沉聲道:“北地雖是苦寒荒野之地,但絕非無利可圖。”
此直白之言,讓殿內不少人忍俊不禁。
于萬洲亦是哂然一笑,卻未打斷董川之言。
董川繼續道:“本督于北疆駐扎逾十年,不斷派斥候、暗探前往當初厄羅斯之地,得回的消息就是在伊爾庫茨克的列娜河附近,有為數不少的厄羅斯人在那里淘金,有大量的黃金。除此之外,鐵礦和煤炭更多。
不過在本督看來,這些還在其次。即便沒有這些,僅從戰略意義上而言,北地這一片廣袤的疆土,如果不能握在漢家手中,那么將來這一片土地,一定會成為我們的仇敵、敵對勢力的大后方,大縱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