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大爭之世》
第(1/3)頁
大爭之世無彈窗 不出勾踐所料,吳軍成功渡江,楚越聯(lián)軍對吳軍的渡江之戰(zhàn)僅僅造成了小小的麻煩,并未在江防上給予慶忌致命一擊。
江河防御難度最大,以江河為防御陣線歷來是兵家大忌。古往今來,江河防御少有成功的戰(zhàn)例。
即便如此,慶忌為了盡量減少傷亡也沒有強行突破長江防線,在他率大軍趕到長江口岸時,便兵分三路,先以左右兩翼部隊趁夜從上游下游渡江,對楚越聯(lián)軍動佯攻,迫使楚越聯(lián)軍分兵拒敵,然后主力渡江,強行打破對方的封鎖線登岸做戰(zhàn)。
楚越聯(lián)軍在消滅慶忌一部分先遣人馬后,慶忌主力已完成渡江任務(wù),楚越聯(lián)軍立刻退出戰(zhàn)場,收兵后退,撤至云陽組建第二道防線。
楚越聯(lián)軍兵力本在慶忌之上,又采取了守勢,慶忌想要突破防御與姑蘇取得聯(lián)系,唯有強攻硬打,而楚越聯(lián)軍的目的便是在這樣的陣地戰(zhàn)中以占據(jù)地利的有利條件消耗吳軍有生力量。
慶忌顯然已洞察楚越聯(lián)軍目的,因此渡江之后暫做休整,沒有馬上攻擊云陽。這種舉動正合楚越聯(lián)軍之意,他們?nèi)栽谄谂嗡诬娔芤兰s南下,從后方對吳軍形成夾擊,如果待宋軍一到,吳軍腹背受敵,他們的勝算無疑將更勝幾分。何況此時李寒率楚國水師仍在長江上游一帶候命,費無忌業(yè)已出將令,命他馬上率水師馳援,待水師一到,亦可登岸做戰(zhàn)。縱然李寒水師力量有限,不足以對吳軍形成致命打擊,但是對打擊吳軍士氣,卻有著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屆時將使吳軍陷入進退兩難之境。
就在這時,勾踐收到了吳國國內(nèi)傳來的消息。聽說吳軍乘船自海上迂回至越國邊境登6,此刻已直撲會稽,勾踐不禁大驚失色,他的父王和整個王族如今都在會稽,而且會稽城城墻低矮。年久失修,根本不堪一擊,若是吳軍得了會稽,擒了父王,那便大勢去矣。
對于這支吳軍的來路,勾踐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但他卻知道,不管這支吳軍來自何處。此時除了退兵回國已別無選擇。勾踐立即去費無忌營中向他說明情況,費無忌聞聽消息也是大驚失色,不過現(xiàn)在眼看大戰(zhàn)在即,馬上就要重挫慶忌親自率領(lǐng)地吳軍主力。他自然不同意勾踐退兵。
兩下里正僵持不下,越王允常的第二個信使又到了,勾踐看了父王決意死守會稽,為他爭取攻陷吳都姑蘇的計劃,不禁仰天長嘆:“皓進匹夫,誤我越國深矣!”
皓進的分析里,認為這支突如其來的吳軍是孫武使的一計,是孫武眼看楚越聯(lián)軍趁吳國國內(nèi)空虛出兵伐吳,他倚仗姑蘇城城堅墻高足以堅守,便大膽抽調(diào)主力自海上南下。兵圍會稽以解姑蘇之圍。
這種想法其實并沒有錯。而且也是目前最合理地解釋。但是勾踐目前就在吳國。所有地耳目探察到地消息都會第一時間向他稟告。他自然清楚地知道。吳國僅存地兵力都集中在姑蘇城內(nèi)。姑蘇城內(nèi)守軍根本不曾在他甫入?yún)菄醣愠檎{(diào)人馬離開姑蘇;他更知道。吳軍地戰(zhàn)船一部分集結(jié)在五湖。一部分集結(jié)在南武城。這兩個地方地戰(zhàn)船在楚越聯(lián)軍攻到姑蘇城下前便已全部劃入湖心島嶼附。一艘也不曾離開。
那么。這支吳軍從何而來?又如何能在最恰當(dāng)?shù)貢r機突然出現(xiàn)在越人面前?
勾踐據(jù)此推斷。越想越是驚心:除非吳人早有準備。整個計劃就是吳人布地一個局。否則斷不應(yīng)該出現(xiàn)如此局面。可是。這不是一場戰(zhàn)斗。而是一場龐大地戰(zhàn)役。其中涉及楚國、越國、吳國、東夷和宋國。涉及政治、軍事、外交各個方面。時間跨度更不是一日兩日。一月兩日。如此龐大繁復(fù)地計劃要從什么時候就開始勾畫?吳國在整個計劃中甚至不能占據(jù)絕對主導(dǎo)地位。它如何能保證楚越一定會趁吳國內(nèi)部空虛而出兵?如何能保證順利解決東夷之亂?如何能保證不會受到宋國牽絆?如果這真是一個通盤考慮過地軍事計劃。那么制定這個計劃地人也太可怕了。他需要充分了解楚越等國統(tǒng)治者地性情脾氣、處事習(xí)慣;需要對楚越等國地軍事實力和可能地軍事動向做全面了解;需要對吳國、越國、楚國和東夷地政治展有一個準確地判斷。然后才能制定這樣一個波及多個國家。時間跨度和空間跨度如此廣闊地宏偉計劃。
世上。怎么可能有這樣料敵機先如同神人地智謀之士?
最重要地是。如果這真是吳人早已開始布下地思慮周詳?shù)匾痪置钇濉F遄右活w顆布下。一步步暗伏殺機。直到此刻才開始收官。那么他們算計地就絕不會僅僅是一個越國。可是直到如今都不見他們對楚國有什么舉動……
費無忌見勾踐失魂落魄地站在那兒。還以為他是擔(dān)心越國安危。于是好言勸道:“太子。老夫知道你牽掛越國和越王。可是你千里迢迢返回越國。未必便來得及替越王解圍。如今吳軍主力已被我們阻在云陽城外。這可是再不可求地絕大機遇。只要消滅慶忌主力。甚至一戰(zhàn)連慶忌也殺了。從此我楚越兩國地心腹大患便不再存在。
至于越國之事,我想縱然太子率大軍在外,越王沒有守城之力,要遁入河澤之間與吳軍周旋還是綽綽有余的。只待吳人大敗,老夫兵隨你回越國消滅那支吳軍,如何?”
費無忌的話頗為讓人心動,勾踐既舍不下這個剪除慶忌地絕好機會,也知道與其自己現(xiàn)在急急回國,遠不如借得楚軍同回越國更具勝算。可是他地父親在信中已經(jīng)透露了死守會稽的意思,父親誓死守城。很難說不會被吳人所害。若是父親就此死去,那真是一生一世也無法彌補地大遺憾。
勾踐沉吟良久,理智終于戰(zhàn)勝了感情,他重重地一跺腳道:“罷了,我現(xiàn)在率大軍回國,地確未必能解會稽之圍。先消滅慶忌要緊。令尹大人,勾踐這就回營,立刻修書一封,令信使馬上趕回會稽,請我父王放棄會稽。利用河澤之險暫與吳軍周旋,待我們滅了慶忌……?”
費無忌會意地一笑,手捻胡須自得地道:“你放心,到時老夫一定派一支大軍隨你返回越國。呵呵,你以為……老夫不想斬草除掉,將吳軍徹底消滅嗎?”
“那就好!勾踐告辭。”勾踐匆匆一拱手,立即返回自己軍營,將自己地意思告訴信使。越人信使一共五人,勾踐還不放心,又加派了二十名扈衛(wèi),向每一個人明確傳達了自己的意思。命他們快馬加鞭立刻返回越國。
這群信使前腳剛走,上將軍皋如便急急奔入大帳,氣急敗壞地道:“太子殿下,太子殿下,楚……楚軍撤兵了。”
勾踐一呆,愕然道:“上將軍說甚么?”
皋如使勁一跺腳,“呸”地往地上吐了口唾沫:“殿下,楚軍拔營起寨,撤兵回國了。”
“甚么甚么?”勾踐訝極而笑:“這怎么可能,楚人怎么可能撤走。上將軍……可是喝醉了酒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