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終極一戰(1)-《南宋之我主沉浮》
第(2/3)頁
如此的分析下來,進入山東的蒙軍總兵力,應該在三十五萬人左右。
吳邵剛指揮的進入山東作戰的明軍,只有三十萬人。
如此的比較下來,明軍的總人數是少于蒙軍的。
忽必烈御駕親征,對于蒙軍士氣方面的鼓動是巨大的,至少蒙古鐵騎是得到了鼓勵的,他們作戰會更加的驍勇,更加的不要命。
開拔在即,卻出現了這樣的情況,由不得吳邵剛不重視,戰略部署已經完成,不可能做出任何的改變,至于說兵力上面的懸殊,也不是暫時休戰的理由,忽必烈已經虎視眈眈,亮出了獠牙,吳邵剛怎么可能退縮。
近一個晚上的思索,吳邵剛做出了決定,繼續出兵山東,與蒙軍在山東決戰。
這是一個令李庭芝等人震動的決定,就在大軍即將出發的時候,李庭芝上了奏折,懇求增加進入山東的明軍數量,最好是達到四十萬左右,如此才能夠保證軍隊數量方面的優勢。
但李庭芝的這個奏折,吳邵剛沒有同意。
在吳邵剛看來,明軍最大的對手,就是預測的十五萬蒙古鐵騎,至于說新附軍,不僅是戰斗力一般,更是明軍需要爭取的對象,若是作戰的過程之中,投降的新附軍數量不斷增加,則蒙軍的力量自然被削弱了。
這一戰的意義,吳邵剛也徹底明白了,用終極一戰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若是蒙軍取得了勝利,則大明朝廷將處于巨大的危險之中,甚至可能被迫撤離開封府城,回到四川一帶去,而明軍對南方的控制,也會大幅度的削弱,若是明軍取得了勝利,則忽必烈就要考慮是不是迅速回到漠北草原去了。
六月初五,二十萬明軍從開封府城外出發。
李庭芝率領滿朝的文武大臣,到城外相送,而京城的百姓,也目睹了這一幕。
當李庭芝等人跪下的時候,周遭所有的商賈和百姓也跪下了,他們同樣知道皇上御駕親征的重要,眼前穩定富足的生活是不是能夠維系下去,就看明軍是不是能夠打敗蒙軍了。
馬背上的吳邵剛,看著這一切,很是感慨,也感受到了責任。
吳邵剛此番御駕親征,李庭芝等人建議設置御輦,但被吳邵剛果斷的拒絕了,他沒有那么嬌貴,再說乘坐御輦,不僅僅是與將士之間隔開了,更是耽誤行軍的時間。
吳邵剛依舊是騎著戰馬,隨著大軍一同行軍,只不過他身為的親衛,換成了宿衛,而負責宿衛一切事宜的,依舊是袁世春。
二十萬大軍分為了前軍和中軍兩個部分,前軍五萬人,中軍十五萬人,前軍與中軍之間的距離不超過五十里地,二十萬大軍每日行軍的里程不低于五十里地。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