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終極一戰(5)-《南宋之我主沉浮》
第(2/3)頁
對于百姓的境況,忽必烈一點都不關心,出現這樣的情況不是第一次,以前也有過,那個時候屠城,在村鎮大肆的劫掠,幾乎造成千里無人煙的局面,也沒有出現什么大問題。
忽必烈擔心的還是糧草供給的問題。
近四十萬的大軍,而且有精銳的十五萬蒙古鐵騎,消耗太大了,僅僅依靠朝廷,真的是無法承受的,長時間這樣拖下去,恐怕不需要征伐,自身就要被徹底拖垮,故而守在沂水等待明軍的進攻肯定是不行的,必須要發起主動的進攻,爭取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打垮明軍。
忽必烈做事情異常的果斷,一旦下定了決心,馬上就會發布圣旨。
當然,身經百戰的忽必烈,做事情是有把握的,派遣出去的斥候,早就將莒州的情況偵查清楚,明軍駐扎在莒縣一帶,兵力也是很多的,莒縣縣城已經被明軍占領,蒙軍若是貿然開進,前往莒縣與明軍作戰,會存在諸多不利的因素。
不過想要明軍移動作戰,這也是不可能的,畢竟拖延時間對于蒙軍是最為不利的。
唯一的辦法,就是把握好時機,展開大規模的進攻,一舉打垮明軍。
思慮再三,忽必烈做出了決定,大軍朝著莒縣的方向開進。
合丹、哈必赤以及兀良合臺等人,對于皇上做出的決定,也是完全贊同的,若是長時間與明軍在莒州對峙,這樣的情況,對于蒙軍來說是很不利的。
近四十萬的大軍,分為了前軍和中軍兩個部分,前軍有哈必赤統領,一共五萬人,忽必烈則是坐鎮中軍,合丹負責指揮大軍行軍。
前軍主要由新附軍組成,有少量的蒙古鐵騎,而前軍與中軍之間的距離,大約五十里左右,若是遇有特殊的情況,前軍與中軍之間的最遠距離,不能夠超過百里地。
忽必烈絲毫不擔心前軍遭遇到明軍的突襲,相反他還希望這樣的情況出現。
選擇哈必赤作為前軍的指揮官,這也是忽必烈深思熟慮之后做出的決定,哈必赤從未與明軍交手,內心對于明軍是沒有絲毫畏懼的,兀良合臺與合丹兩人就不一樣了,一個曾經慘敗給明軍,甚至被明軍生擒,一個與明軍交手數次,可就是沒有能夠獲取到勝利,這兩人內心都是有陰影的,一旦去統領前軍,則會產生前怕狼后怕虎的情況。
哈必赤就不一樣了,遭遇到明軍的進攻,必定會拼死的抵抗,絕不會輕易的退縮。
忽必烈需要的就是拼死抵抗的指揮官,哪怕明知不是明軍的對手,也頑強堅持。
唯有這樣,才能夠為中軍爭取到時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