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 終極一戰(9)-《南宋之我主沉浮》
第(2/3)頁
明軍朝著陳莊方向移動了五里地,忽必烈的命令也下達了,近四十萬大軍朝著明軍的方向移動五里地,安營扎寨,如此雙方相距僅僅十里地了。
忽必烈必須下達這樣的命令,或者說是圣旨,否則大軍的氣勢上面就要輸給明軍,兩軍作戰氣勢異常關鍵,若是眼睜睜看著明軍越靠越近,己方卻沒有任何的動作,軍士內心是有失落感的,情緒絕對會受到影響的。
不過忽必烈的圣旨也是很明確的,大軍朝著明軍方向移動五里地,營地徹底固定下來。
清晰的地圖已經擺在面前,沙盤上面也標注了蒙軍最新的駐地。
吳邵剛的臉色,終于不是那么嚴肅了,終于讓蒙軍動了,兩軍相距只有十里地了,應該說這已經是極限的距離,但吳邵剛還是要繼續朝著蒙軍營地的方向移動,在他的心目之中,兩軍營地相距五里地,就是最大的極限。
因為營地的移動,鼎坤炮也必然需要轉移陣地,這是無法避免的,以前計劃的是蒙軍前來攻打莒縣縣城,誰知道忽必烈壓根就沒有這個打算,人家就是不鉆進圈子里面,沒有辦法的情況之下,吳邵剛只能夠決定靠近蒙軍。
鼎坤炮的陣地是要絕對保證安全的,能夠保證安全的唯一辦法,就是在三十萬大軍的護衛之下,之前鼎坤炮設立的位置,在莒縣城池的南面,靠近海州的方向,蒙軍斥候根本無法偵察到,現在鼎坤炮若是大規模的移動,怕是會引發蒙軍斥候的高度重視。
故而鼎坤炮的移動,以及陣地的選擇,務必一次性到位,屆時就算是蒙軍斥候發現了,也沒有多大的作用了。
也就是說,鼎坤炮的陣地,距離蒙軍軍營大約五里地的位置,最為合適,如此鼎坤炮就能夠針對蒙軍的軍營展開狂轟濫炸。
三十萬大軍護衛鼎坤炮,這樣的決定,也就是吳邵剛才能夠做出來,因為他知道鼎坤炮在戰斗廝殺之中,能夠發揮出來決定性的作用。
蒙軍的軍營,與固定的城池沒有太大的區別,鼎坤炮瞄準軍營之后,大規模的轟炸,同樣能夠造成巨大的殺傷。
大軍攜帶的鼎坤炮,有足足的六百門,若是六百門鼎坤炮同時開炮轟擊蒙軍軍營,那種氣勢吳邵剛都無法想象。
當然,吳邵剛也知道忽必烈擁有回回炮,而且數量不少。
這回回炮雖說原始,可也能夠造成巨大的殺傷,想想漫天落下的石頭,血肉之軀怎么可能抵御,一旦明軍與蒙軍的營地相距只有五里地了,蒙軍的回回炮同樣能夠發射,給明軍造成一定的傷害。
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
吳邵剛的圣旨和命令再次的下達,明軍繼續朝著蒙軍營地的方向移動,用三天的時間,在距離蒙軍五里地的地方安營扎寨。
吳邵剛的命令剛剛下達,蔡思偉等人就直接表示了反對。
騎兵進攻沖鋒的最佳距離,就是五里地,若是明軍的營地距離蒙軍的營地僅僅有五里地,那么正好在蒙古鐵騎沖擊的范圍之內,屆時蒙古鐵騎就能夠發揮出來最大的威力,而且這個威力還是明軍直接給予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