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眼看著唿嘯的炮彈穿過了中軍帳,沖向了其他的帳篷和營房。 忽必烈有些懵了,的的確確有些懵了,到了這個時候,他總算是明白了,為什么洛陽之戰(zhàn)、開封之戰(zhàn)以及漣水縣之戰(zhàn),末哥親王、塔察兒親王、伯顏、阿術、阿里海牙等大元朝廷的驍將,會遭遇到慘敗,會被打的沒有任何的還手之力。 僅僅十分鐘時間過去,忽必烈的圣旨就下達了,放棄營地,全軍朝著陳莊的方向撤離,躲避明軍火炮的轟擊,最大限度的保全自身的實力。 倉促之下的撤離,后患是巨大的,首當其沖就是糧草,數(shù)不清的糧草堆積在營地里面,失去了這些糧草,大軍很難繼續(xù)維持下去,其次就是明軍可能在大軍撤離的時候,發(fā)起旋風般的進攻,已經失去了銳氣的諸多軍士,是很難抵御的。 可忽必烈已經沒有其他的辦法,若是大量的軍士和戰(zhàn)馬都窩在營地里面,那么明軍的火炮將會造成不可估量的殺傷,而由此造成的損失,是忽必烈無法承受的,更加要命的是,遭遇到火炮長時間轟炸的軍士,很有可能在某個時候難以承受,突然出現(xiàn)崩潰的情形,真的到了那個時候,一切都無法挽回了,現(xiàn)如今能夠撤離營地,還保留了一線生機。 血肉之軀是無法抵御火炮的,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已經反應過來的忽必烈,也是明白這一點的。 就在忽必烈的圣旨下達的時候,明軍的火炮也開始了縱深的轟炸,更多的炮彈開始覆蓋整個的軍營,每一發(fā)炮彈引發(fā)的血路,觸目驚心,讓人不敢直視。 一些帳篷被帶著火星的炮彈擊中,開始了燃燒,已經沒有誰去救火,現(xiàn)在最為主要的任務,就是保住性命。 二十分鐘時間過去,蒙軍軍士硬頂著炮彈的轟擊,開始了集結,準備撤離了。 宿衛(wèi)本來是打算護衛(wèi)忽必烈率先朝著陳莊撤離的,副帥合丹親王也下達了這樣的命令,但是忽必烈堅決不干,他堅持與諸多的將士一同撤離。 大軍朝著陳莊的方向撤離,必須有大軍斷后,否則明軍掩殺過來,潰敗的局面將在瞬間出現(xiàn),而斷后的大軍,其命運可想而知。 關鍵時刻,合丹親王、哈必赤親王以及兀良合臺等人,悉數(shù)站出來,懇請率領部分的軍士,負責斷后的事宜,而若是想著真正抵御明軍的追殺,斷后的軍士人數(shù)至少需要十萬人左右,區(qū)區(qū)數(shù)萬人沒有多大的作用。 忽必烈沒有猶豫,也沒有兒女情長,他命令哈必赤親王率領十萬大軍斷后,這十萬人之中,新附軍軍士占據了九成多。 關鍵時刻,忽必烈還是清醒的,他需要保住蒙古鐵騎,這是大元朝廷的根本,也是接下來與明軍能夠面對面廝殺的保證,新附軍的戰(zhàn)斗力要弱很多,無法與蒙古鐵騎比較。 至于說命令哈必赤率領大軍斷后,也是為了能夠保證主力順利的撤離,哈必赤不畏懼明軍的軍士,一定能夠率領軍士拼命的廝殺,拖延時間,讓大軍主力順利的撤離。 炮彈依舊在朝著蒙軍軍營傾瀉,傷亡在不斷的增加,更加可怕的是,不少的軍士臉上已經顯露出來驚恐,此刻不要說沖出去廝殺,就算是順利撤離,都充滿的難度。 忽必烈不會繼續(xù)耽誤時間,在宿衛(wèi)的護衛(wèi)之下,他朝著陳正的方向撤離,合丹親王與兀良合臺等人,則是率領蒙古鐵騎的主力,跟隨其后朝著陳莊的方向撤離。 此刻沒有誰想到營地里面堆積如山的糧食,甚至已經沒有誰去看護那些糧食,大軍既然已經決定朝著陳莊的方向撤離,若是晚了一步,跟不上大軍,那就意味著一條小命要留在營地里面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