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沒有人說話,絕大部分的軍士都扭頭轉身,回到帳篷里面去,還有一個多時辰的時間才會出發,此刻不需要守在這里,至于說警戒的軍士,自然會有軍官做出安排。 周遭沉默的情緒,沒有引發兀良合臺的注意,他此刻想到的不是這些新附軍軍士,甚至沒有想到身邊的蒙古鐵騎的軍士,他想到的是阿術,想到的是自己遭受到的屈辱。 主動請纓留下來指揮新附軍撤離,并非說兀良合臺有著多么的無畏,他只是不想再次看見合丹,甚至不想看見皇上了,想想一輩子都給朝廷賣命,最終卻落得如此的下場,這一切究竟是為了什么。 當然,起碼的理智兀良合臺還是有的,他不會忘記身上肩負的重擔,一方面要領著是十萬人撤離,回到大都去,另外一方面就是要阻止明軍的追擊,他需要證明自身的能力。 不過有一點很是奇怪,那就是兀良合臺決定卯時出發,要知道這不符合常理,現如今正是夏季,卯時天已經大亮,按照慣例,大軍最遲也是寅時二刻出發,如此足足比蒙古鐵騎晚了一個多時辰的時間。 可不會有人開口詢問,誰都知道兀良合臺是什么脾氣,若是這個時候說錯話了,很有可能被兀良合臺認為是抗命,直接斬殺了。 寅時,軍中都元帥、副都元帥乃至于千戶以上的軍官,在中軍帳外面等候。 兀良合臺走出中軍帳的時候,簡短的下達了最新的命令。 抽調一千蒙古鐵騎的軍士,全面負責指揮大軍撤離,新附軍之中的軍官,不管是都元帥、副都元帥,還是千戶和百戶等等,都要聽從蒙古鐵騎軍士的指揮,而且這些臨時指揮行軍作戰的蒙古鐵騎軍士,手握生殺大權,在危急時刻可以先斬后奏。 兀良合臺的命令,讓中軍帳外面死一般的寂靜。 危急時刻,兀良合臺想到的不是信任麾下的軍官,他居然開始排斥漢人了,信任的全部都是蒙古人,這樣的做法,換做其他的時間,或許誰都必須捏著鼻子忍受,但如此關鍵的時刻就不一定了,那些新附軍的軍官,雖說敢怒不敢言,但內心已經有了厚重的怒氣。 新附軍的軍士大都知曉了,負責在莒縣防御明軍的近十萬新附軍軍士,幾乎就是全軍覆沒,要說全部被斬殺,那不可能,估計有很多的新附軍軍士,最終選擇了投降,歸順明軍。 現如今新附軍的軍士,不僅僅要護衛蒙古鐵騎安全撤離,還得不到信任,如此為大元朝廷賣命,究竟是為了什么,或許這些新附軍的軍官軍士都要好好想想了。 兀良合臺說完,轉身走進中軍帳之中。 一名蒙古鐵騎的千戶,開始接下來的安排和布置。 陸續有蒙古鐵騎的軍士前往軍營的各處,開始行使指揮軍隊的權力。 很快,營地的四周,不斷有訓斥的聲音傳來,都是那些負責指揮軍隊的蒙古鐵騎的軍士。 這也難怪,新附軍的諸多軍士親眼看著蒙古鐵騎和軍士離開,也知道皇上離開了,他們卻留下來了,表面的原因是新附軍步卒軍士居多,撤離的速度怕是會拖累蒙古鐵騎,導致整個大軍出現危險,其實深層次的原因,就是讓新附軍軍士用性命來護衛蒙古鐵騎,讓蒙古鐵騎安全撤離,說的不客氣一些,新附軍軍士已經被大元朝廷拋棄。 這樣的安排,誰能夠忍受,前面已經有近十萬的新附軍軍士拼死護衛大軍安全撤離,現如今索性全部新附軍軍士都剝離出來了。 朝廷將新附軍當什么,皇上將新附軍當什么。 如此情緒之下的新附軍軍士,心中沒有怨氣才怪。 懈怠的情況自然會出現,而那些剛剛開始行使權力的蒙古鐵騎軍士,自然是看不慣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