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王家墩,這個距離沂水縣城池四十里地的小村落,本來是默默無聞的,因為一場生死攸關的戰役,一躍成為所有人矚目的地方。 連夜構筑起來的簡單工事,不可能那么牢固,但聊勝于無。 蔡思偉、張玨、呂文煥及其麾下的明軍將士,早就做好了一切的準備。 蒙古鐵騎卯時從沂水縣出發,前往王家墩而來,他們行軍的速度不是很快,似乎在節省力氣,接近辰時,蔡思偉等人已經能夠看見官道上面揚起的黃沙。 凌坤元年八月初九,辰時。 漫天的黃沙,讓人幾乎睜不開眼睛,兩路大軍在王家墩對峙,沒有誰首先發起沖鋒,雙方相距不到五百米的距離,就這么靜靜的看著。 氣氛已經變得令人窒息。 忽必烈很謹慎,蔡思偉同樣謹慎。 忽必烈的謹慎,來源于莒縣之戰損失了二十余萬大軍,損失了哈必赤和兀良合臺兩員悍將,蔡思偉的謹慎,來源于此番戰斗的重要性,以及大元朝廷的皇帝就在對面的蒙軍之中。 騎兵的進攻,最大的威力就來自于沖擊過程中產生的氣勢,但這一次的廝殺,雙方都沒有率先沖擊,而五百米的距離,已經不可能產生駭人的氣勢。 唯有勢均力敵的雙方,在決戰的時候,才擺出來如此的架勢。 從這一點來說,雙方就是完全的硬碰硬。 蔡思偉、張玨與呂文煥等人,已經告誡了諸多明軍的將士,此番作戰重點依靠的就是手中的長矛長槍和自身的能力,至于說轟天雷,恐怕不能夠發揮出來決定性的作用。 蒙古鐵騎與明軍的將士,全部都做好了廝殺的準備,這一次他們完全豁出去了。 太陽當頭照,萬里無云,天氣還是很不錯的。 終于,蒙古鐵騎的軍士開始動作了。 漫天箭雨出現的剎那,蒙軍軍士開始了沖鋒。 五萬人的沖鋒,盡管說距離很近,但氣勢一樣是駭人的。 明軍軍士同樣開始了沖鋒,同樣是五萬人,且是在張玨的率領之下展開的沖鋒。 多年的廝殺,張玨在軍中已經有了拼命三郎的美稱,每一次作戰,張玨都是悍不畏死,都敢于沖鋒在最前面,而他這種大無畏的氣勢,也極大的鼓舞了麾下諸多的明軍將士。 “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