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 狂飚(尾聲)-《南宋之我主沉浮》
第(1/3)頁
凌源元年十二月初一,開封府城。
吳邵剛再次下達了對大元朝廷全面進攻的圣旨。
情報署搜集到的情報,忽必烈已經處于最為落魄的時候,沂水之戰結束之后,大元朝廷的蒙古鐵騎幾乎損失殆盡,實力大大的削弱,漠北草原的海都終于按捺不住,撕毀了與忽必烈之間的協議,在漠北草原再次興兵了,這個時候,忽必烈已經沒有足夠的實力,保證能夠在最短的時間之內鎮壓海都的造反。
忽必烈已經兩次派遣使者前往開封府城,想著與大明王朝議和,但都被吳邵剛拒絕了,一統天下是吳邵剛的目的,是不可能改變的目標。
山東之戰,明軍的損失也是頗為慘重的,特別是在漠南草原征伐過的明軍軍士,損失超過了五成,這對于明軍來說也是不小的打擊,不過沂水之戰,歸順的不少蒙古鐵騎的軍士,編入到了明軍隊伍之中,這些人經過數月的改造,很快融入到大軍之中,逐漸成為了明軍的主力,在接下來的征伐之中,將要承擔重要的作戰任務。
大明王朝控制的地域,早就超過了原大宋王朝控制的地方,山東以及大名府等地,已經被大明王朝占據,大元王朝控制的地域,僅僅剩下燕京以及燕京以北的地方。
實力已經無比強大的吳邵剛,不需要有什么擔憂的地方,可以放手滅掉大元王朝了。
此次征伐,由左丞相李庭芝為統帥,統領三十萬明軍作戰。
吳邵剛不可能繼續御駕親征了,畢竟朝中的很多事情,都是需要他親自處理的。
唯一讓人感覺到吃驚的是,此次的征伐,太子吳瑞坤隨同大軍征伐,其在大軍之中雖然沒有任何的職位,可身份讓人絕不敢小覷。
這是吳邵剛苦心的安排,必須讓太子立下功勞,將來才能夠統領朝政,否則坐享其成,對于吳瑞坤來說也是不利的。
凌源二年正月初十,吳瑞坤和李庭芝率領的大軍,占領了河北。
明軍幾乎沒有遇見什么像樣的抵抗,所過之處,各級官府望風而降。
凌源二年二月初五,明軍進入到燕京,直逼大元王朝的京城大都。
這一次明軍作戰頗為謹慎,這是因為吳邵剛有要求,不可毀壞大元王朝的都城大都,就算是耗費一些時間,也要保全大都,因為吳邵剛已經計劃將大明王朝的都城遷往大都。
開封府城作為都城的確是不錯的,可隨著時局的演變,開封府城的地理位置,已經不是特別適合作為都城了,大都則不一樣,能夠很好的控制北面,特別是漠南草原與漠北草原,還有東北一帶。
穿越的吳邵剛,內心有些某些特定的情節,這是所有人都不可能知曉的。
凌源二年四月初十,進攻大都的戰斗打響。
收到太子吳瑞坤以及左丞相李庭芝的奏報之后,吳邵剛一直都很是冷靜,讓吳邵剛頗有些嘆氣的是,明軍大軍已經逼近了大都,可漠北草原的海都,依舊還在與大元朝廷作戰,如此關鍵的時刻,同為蒙古人的海都,想到的不是蒙古人的榮譽,而是自身的位置,這讓吳邵剛頗為遺憾,也就是這一刻,吳邵剛徹底下定了決心,在滅掉大元王朝之后,大軍一定要深入到漠北草原,徹底滅掉海都。
朝中的氛圍早就不一樣了,幾乎都是歡欣鼓舞,所有人都知道,滅掉大元王朝只是時間上面的問題了,大元王朝已經沒有與大明王朝抗衡的任何力量。
與其他人情緒不一樣的,就只有阿珂察與綠珠兩人了,兩人畢竟是蒙古人,對于大元王朝的擔心還是存在的,盡管說后宮不準干政,可阿珂察還是數次給吳邵剛提及,期盼吳邵剛千萬不要在大都或者漠北草原大開殺戮,阿珂察有這樣的擔心,也是很正常的,畢竟蒙古韃子在中原以及南方犯下的罪孽,罄竹難書。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