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北上借人-《帝國爭霸》
第(1/3)頁
要說的話,戰前的準備工作進行得很順利。
此后又進行了兩次磋商,才敲定最主要的問題。簡單說,首先按照之前已經確定下來的作戰方案,由第五陸戰師在西南戰場的南部地區打一仗,消滅梵軍的有生力量,并且牽制梵軍在西部與南部的主力部隊。作戰時間暫定為5天,最多不超過7天。在空運力量完成周轉之后,第十七裝甲師將從蘇庫爾出發,攻打齋普爾,并且在第五陸戰師的協助之下,圍殲齋普爾的中央軍主力部隊。
雖然沒有在作戰計劃中提到,更沒做詳細說明,但是大家都知道,圍攻齋普爾也是暫定計劃,未必能得到執行。至于圍殲齋普爾附近的中央軍主力部隊,更加不是兩個師就能辦到的了。
對于兵力問題,丁鎮南在擬定計劃的時候就做了詳細的說明。
不要看兩個師有10萬大軍,可是沖鋒陷陣的作戰人員,總共還不到4萬。
簡單的說,第十七裝甲師在得到第177步兵旅加強之后,共計5個戰斗旅、2個支援旅與各師直屬職能營,作戰人員總共才2萬出頭。因為更強調獨立作戰能力,保障支援部隊的規模更大,所以第五陸戰師僅編有4個戰斗旅,作戰人員比第十七裝甲師還稍微少一些,總共才19000人。
可見,兩個師總共只有9戰斗旅。
關鍵還有,這9個戰斗旅要應付兩個方向上的作戰行動。
在西南戰場的南面,也就是第五陸戰師的“主攻”方向,至少需要1個戰斗旅,而且得做好增派1個旅的準備。
此外,至少都需要留下1個旅充當戰役預備隊。
那么,能夠用來圍攻齋普爾的也就只有6個戰斗旅,而且其中還有2個炮兵旅,作戰部隊實際只有4個旅。
即便把支援旅里的作戰部隊算上,也僅相當于2個旅的兵力。
總體而言,攻打齋普爾的地面部隊總共不會超過6個旅,總兵力在30000左右。
與之相對,駐守齋普爾的梵軍超過50萬,算上戰后動員的預備役與民兵部隊,總兵力肯定超過了100萬。
這可是貨真價實的百萬大軍。
關鍵還有,中央軍,也就是西北派系的作戰部隊至少有15個師,兵力超過了20萬。
在這里面,有3個裝甲師與5個機步師是王牌部隊,就算另外7個步兵師,也是梵軍的甲級部隊。
兵力對比如此之大,而裝備對比,那就更加懸殊了。
哪怕得到加強,第十七裝甲師與第五陸戰師編內的主戰坦克,總共還不到1500輛,而且三分之一是儲存裝備,在戰后才啟用的zt-80dg,因此性能先進的zt-99系列主戰坦克總共才1000輛。
梵軍主力部隊,只是3個裝甲師與5個機步師就有2500輛主戰坦克,至少2000輛是t-72與m1a1。就算把那些性能落后的主戰坦克排除掉,梵軍在坦克的絕對數量上也有明顯優勢。
要說的話,關鍵就是那些m1a1。
如果戰斗力達到了紐蘭共和國吹噓的水準,那么能夠與之抗衡的,也就只有zt-99,而且是zt-99b與zt-99al。至于配備舊式坦克炮的zt-99a,就算使用最新式的穿甲彈,也未必能夠在常規交戰距離上打穿m1a1的正面裝甲。至于zt-80dg,因為使用的是zt-99a的坦克炮,所以面臨相同的問題。
顯然,在裝備性能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擁有數量優勢的一方有更大的勝算。
至于其他主戰裝備,比如步兵戰車與自行火炮,數量對比也一樣,依然是梵軍占有明顯優勢。
正是如此,付衛民才反復的強調,在第五陸戰師南下的時候,重點轟炸齋普爾。
此外,還是以戰場遮斷為主。
簡單的說,就是出動攻擊機,集中打擊敵人的地面部隊,尤其是主戰裝備。
在波沙灣戰爭期間,聯軍就通過空襲打垮了伊軍的主力部隊,為隨后在地面戰爭當中大獲全勝奠定了基礎。
對于付衛民提出的要求,丁鎮南沒有拒絕,不過也沒有答應。
理由就是:在付衛民所提到的時間段,航空兵肯定得權力支持第五陸戰師,對付反撲的敵人。
可見,就算要打擊齋普爾附近的梵軍主力部隊,也必須在此之后。
其實,這也是結癥所在。
不要忘了,只預留了5到7天的時間。
也就是說,等第五陸戰師在代奧格爾站穩腳跟,擊潰反撲的梵軍,第十七裝甲師也該發動進攻了。
到這個時候再出動空中力量打擊梵軍主力部隊,形同于亡羊補牢。
如果沒有能夠通過空中打擊重創梵軍主力部隊,那么就只有兩種選擇,一是放慢地面部隊的推進速度,二是跟梵軍打一場貨真價實的裝甲會戰??紤]到丁鎮南一直不愿意放棄東海岸的作戰行動,肯定需要優先保證地面部隊的推進速度,因此最后的結果,很有可能是讓第十七裝甲師去硬碰梵軍主力部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