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變化萬千-《帝國爭霸》
第(3/3)頁
由此可見,在遠程炮兵部署到位之后,梵軍就別無選擇。
正是如此,丁鎮南才采納了這個建議,而且立即對作戰部署做出調整,還親自給劉尊山下了命令。
在11日夜間最后一輪空運,60架“運-15a”將30套遠程火箭炮送到了代奧格爾。
總共30輛ph-300b式發射車與30輛pz-300a式彈藥裝填車。
其實,這支遠程火箭炮部隊來自第十七裝甲師。
道理也很簡單,ph-300由陸軍投資研制,只提供給陸軍的主力部隊。
在大戰爆發前,陸戰隊并沒有采購這種遠程火箭炮,而在大戰爆發之后采購的,要明年才能交付。
如果不是大戰爆發,陸戰隊也不會采購遠程火箭炮。
畢竟,陸戰隊在需要遠程火力支援的時候,可以動用航空兵,或者讓海軍戰艦發射巡航導彈。再說了,對于主要在濱海地區作戰的陸戰隊來說,對遠程支援火力的要求肯定比不上陸軍。
此外就是,ph-300實在太過笨重。
裝上12枚遠程火箭彈之后,ph-300b的戰斗重量達到了46噸,比zt-88dg還要稍微重一點。
當然,ph-300的戰斗力肯定無庸質疑。
跟a型比,ph-300b的最大改進,也就是能使用制導火箭彈,獲得了對固定目標進行精確打擊的能力。
其實,現在列裝的ph-300b都是由a型改造而來,主要就是增加了衛星定位系統,提高了發射車的定位精度,確保在使用制導火箭彈的時候,不需要其他平臺協助,能自行獲取火控信息。
要說的話,也就是以全球定位衛星為基礎的精確知道技術的出現,才讓遠程火箭彈具備實戰價值。
不要忘了,火箭炮的誤差比身管火炮高出了幾個數量級。
通常,火箭彈的誤差能夠達到射程的千分之五,就算對彈道進行修正也不會低于射程的萬分之五。
也就是說,射程為100千米的火箭彈誤差在50米到500米之間。
其實,這還是理想情況。
如果射程提高到400千米,誤差將超過200米,甚至能達到2000米,而大口徑火箭彈的殺傷半徑一般才幾十米。
正是如此,在作戰使用當中,火箭炮都是通過齊射來覆蓋目標所在的區域。
如果射程不遠,齊射還能夠解決問題。
只是,當射程提高到400千米的時候,齊射就沒有多大的意義了,畢竟大口徑火箭彈本來就非常昂貴。如此一次需要發射數十枚,甚至是數百枚火箭彈才能摧毀目標,效費比肯定很低。
其實,也就是受此影響,帝國陸軍一直都不是很重視遠程火箭炮。
當初研制ph-300,更多的是為了解決有無的問題,或者說在面向南方次大陸作戰的時候需要一種射程比炮兵高出一個數量級的支援火力,用來替代受高原環境影響,無法部署到位的空中力量。
要想提高遠程火箭炮的作戰效率,就必須在火箭彈上下功夫。
采用傳統制導設備,只是成本就法讓軍方接受。
用采購導彈的錢購買火箭彈,為什么不直接購買導彈呢?
要說的話,也就是在“指南針”全球定位衛星系統誕生之后,帝國陸軍才找到了低成本解決方案。
當然,初期小批量生產的單價也不低。
正是如此,ph-300b暫時只裝備南方次大陸這邊的主力部隊,生產出來的制導火箭彈更是只用于對梵作戰。
一個加強營的規模,足夠讓烏代布爾的梵軍遭受滅頂之災了。
只要彈藥充足,這30門ph-300b能夠在幾天之內,讓射程范圍之內的任何一座大城市變成廢墟!
,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