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272章 立體登陸-《帝國爭霸》


    第(2/3)頁

    在擊敗了主要對手之后,帝國海軍在大戰最后的2年里,最為主要的任務就是支援登陸作戰行動。

    到了戰后,也就更是如此了。

    波伊戰爭期間,帝國海軍盤踞波沙灣,根本就沒有受到威脅,所有作戰行動都是圍繞對地打擊與對地支援進行。

    顯然,艦炮是最主要的對地打擊武器。

    如果以使用強度為衡量標準,沒有任何一種武器更夠跟艦炮相提并論,就連艦載攻擊機也比不上。

    有很多人覺得,帝國海軍還抱著巨艦大炮主義不放。

    在某種程度上,這只是發展慣性使然。

    關鍵就是,在第二次全球大戰與波伊戰爭期間,大口徑艦炮一直是對地打擊的主要投送工具,不管是打擊效果,還是效費比,都超過了航空兵。尤其是在登陸作戰行動中,艦炮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為此,帝國海軍沒有理由不發展艦炮。

    只是,隨著各種各樣的精確制導彈藥誕生,尤其是廉價制導彈藥出現,艦炮的地位已經受到影響。

    站在帝國海軍的立場上,第三次全球大戰或許就是大口徑艦炮的絕唱。

    不管未來戰爭要怎么打,在技術的推動下,包括艦炮在內的,會有越來越多的傳統武器被送進博物館。

    當然,還不是現在。

    在持續數個小時的炮擊當中,38艘戰艦打掉了數萬發炮彈。

    隨后就是登陸作戰行動。

    與傳統登陸作戰行動不一樣,這一次沒有搶灘。

    在第一批突擊部隊里面,或者說首先發起攻擊的部隊中,根本就沒有兩棲部隊。沒有登陸艇、沒有氣墊船、沒有兩棲裝甲車、也沒有兩棲坦克、甚至沒有沖鋒艇,離得最近的登陸艦在幾十千米之外。

    把第一批登陸部隊送上岸的是運輸直升機!

    其實,這也是“立體登陸”理論誕生之后,首次用于大規模登陸作戰行動。

    帝國海軍為此出動了9艘兩棲攻擊艦、12艘綜合登陸艦、24艘船塢登陸艦、24艘兵力投送艦與24艘突擊船。

    這里,還沒有算上搭載了武裝直升機,參與登陸作戰行動的其他戰艦。

    要說的話,主力其實是后面兩種用民船改造來的輔助登陸艦。

    所謂的兵力投送艦,其實就是做了必要的改造,能夠搭載一個加強陸戰團的3000多名官兵,以及全部的主戰裝備,還在露天甲板上面設置了直升機起降點,能夠為直升機提供支持的大型滾裝貨輪。

    必須得說,帝國海軍一直在為戰爭做準備。

    雖然沒有相關法律提供支持,但是在和平時期,帝國海軍采用各種各樣的手段,秘密控制了本國與盟國的航運企業。為了加強對具有軍事用途的民用船只的管控力度,帝國海軍還專門成立了一個面向民營企業的機構。在眾多的民用船只中,最受重視的,也就是能夠用來運載主戰裝備的滾裝船。

    在帝國造船廠建造,由帝國或者盟國航運企業經營的滾裝船,車輛甲板的承載能力都達到了軍用標準,能夠在不做準備的情況下,裝載帝國陸軍與陸戰隊的主戰裝備,包括配有附加裝甲的主戰坦克。

    此外,大型滾裝貨輪還有直升機起降平臺。要是有需要,還能拆除非必要設施,在露天甲板上多設置幾個直升機起降點。事實上,征用的這24艘大型滾裝貨輪,全都增設了直升機起降點。

    只是,受船體結構限制,滾裝貨輪沒法搭載直升機。

    不過,這是小問題。

    為了利用滾裝貨輪上的直升機起降點,所有兩棲攻擊艦與綜合登陸艦,都盡可能多的搭載突擊運輸直升機。在登陸行動開始之前,這些直升機全都飛去滾裝貨輪,將滾裝貨輪搭載的官兵送上岸。

    相對而言,突擊船更加極端。

    這東西其實就是集裝箱貨輪。

    當然,全都是排水量在10萬噸左右的大型集裝箱貨輪。

    跟滾裝貨輪不一樣,這些集裝箱貨輪不但做了必要改造,還具備支持直升機進行持續作戰的能力。

    關鍵就是,只能支持直升機作戰。

    受內部構造的限制,集裝箱貨輪沒辦法搭載陸戰隊,也很難運載大型裝備,最多只能運送一些用集裝箱裝載的設備物資。因為船體的尺寸極為巨大,甲板也非常平整,所以集裝箱貨輪非常適合搭載與運作直升機,甚至能夠利用集裝箱搭載維護設備,獲得跟登陸艦相當的持續作戰能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