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六二章 非常時期-《寒門狀元》
第(2/3)頁
彭余更覺光彩,現在沈溪向他做出承諾,等于讓他在內府有了更高的話語權,所有人都要看他的臉色行事。
不過沈溪最后仍舊發出警告:“不過你今后做事一定要保持低調,小心駛得萬年船嘛。”
……
……
沈溪上了馬車。
車廂里,云柳早就等候在那兒。
回府的路上,云柳把最近發生的事跟沈溪詳細說明。
“……船只還在不停地造,呂宋島上的戰船已有百艘,不過堅固程度不及遼東、山東、新城和朝廷龍江船廠造出來的大船,或者跟南方的樹木材質稀疏有關……”
“……江南官場還算平穩,唐先生在南京做事遇阻,但在推進軍隊改革上,倒也卓有成效,有不少言官正聯名參奏他。”
“中原災情緩解,新到任的地方官員正著力恢復民生,遷徙的百姓相繼回到家園,不過民間有傳言,說今年還會有大災,人心惶惶,官府已在消除謠言……”
云柳非常認真,但凡她負責的事,從來不會含糊,而沈溪平時不會太在意的事,她也會查清楚后再跟沈溪匯報,出色地做好了沈溪身邊情報大管家的角色。
相比較而言,馬九在情報獲取上顯得很業余,本來沈溪已將很多事轉給馬九去做,但后來又逐漸把工作歸還給云柳。
“熙兒還在寶坻縣未回,等她將新一批運來的銀子統一裝箱后,會跟工部和戶部的人一起返京……”
大明跟佛郎機人的買賣還在繼續中,大明的商品會從新城裝運,不過前提是佛郎機人要把銀子運到塘沽口來,由朝廷清點無誤之后才會通知那邊裝船,中間會有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差。
這也是大明在此番貿易中占盡優勢的體現,所有貨物都是提前三個月收錢,要等錢運到家里,才給籌措物資,外銷的價格比民間高出許多。
差價基本都被朝廷賺了,而由于產銷兩旺,商販也都掙到了錢,工農業均得到極大的發展。
“六百萬兩若是能都用在造船上,那就好了……”
最后云柳表達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沈溪道:“跟佛郎機人的買賣收入,必須得充實國庫,不可能直接調用。”
云柳堅持道:“大人,其實部分銀兩可以不走官府的帳。”
沈溪搖頭:“我是大明臣子,做事就要以大明利益為先,若是我自行調配的話,會有人參劾,也別指望這種事完全能瞞過朝廷的眼線,甚至現在于呂宋島上造船,也要小心謹慎,避開朝廷耳目,盡量不讓島上的人隨便回來。”
“是。”云柳行禮。
沈溪掀開車簾看著外面,似有所思:“幾年下來,該做的事基本都做完了,也沒留太多遺憾。現在朝廷要出征佛郎機國及其海外屬地,根本是無稽之談……這一走,怕是出去容易回來難。”
“大人要親自前往嗎?”云柳問道。
沈溪沒有回答云柳的問題,閉目沉思起來。
良久,沈溪才悠悠感慨一句:“未來的事,誰能說清楚?”
……
……
隨著張氏兄弟被押解前往延綏,外戚和勛貴案徹底了結。
雖然事情得以圓滿解決,朝廷未因此蒙受損失,各部差事按部就班進行,但隨著這件事的結束,朱厚照對蕭敬的操守產生質疑,已明確表示要更換司禮監掌印太監。
蕭敬很識相,當發現朱厚照每次聽他稟奏時都表現得很不耐煩,甚至多次責怪他年老昏聵不會辦事,便意識到自己這次回朝大限已到,不如自行退下。
蕭敬跟朱厚照請辭,特地上了乞老歸田的奏疏。
朱厚照思考后沒馬上表態,大概意思是要在內侍中推選司禮監掌印,在新人選確定下來后,再讓蕭敬退休,如此一來,無論是宣府這邊,還是京城,又或者是被罰去守皇陵的張苑都蠢蠢欲動。
涉及到司禮監掌印太監的人選,看起來順理成章應該由張永接任,但明白流程的人都清楚,這次朱厚照多半還是不會直接把首席秉筆太監給提拔起來,一時間京城和宣府對此議論頗多,很快便把之前外戚和勛貴犯事的話題給蓋了過去。
宣府除了小擰子外,再就是幾名隨侍皇帝身邊的當值太監,似是并不涉及司禮監掌印太監人選,連小擰子也因年輕被忽視。
張永自然是第一號人選,李興也是大熱門,再就是李榮、谷大用、馬永成等人,甚至還有當前朝中二十四監中的幾名大太監,都對這職位虎視眈眈。
而在所有人看來,決定這職位最終歸屬者非沈溪莫屬。
這些太監早就知道沈溪不吃請客送禮這一套,以至于都在想辦法接近沈溪,試圖得到沈溪的支持。
其中對此事最為熱心的是張永,因為張永覺得自己跟沈溪的關系最為親近。
但沈溪為了避嫌,對所有太監一視同仁,只要不是皇命大事,一概不見,再加上在辦完外戚案后沈溪深居簡出,使得張永等人想見他一面并不容易。
四月二十一,這天吏部會議結束,沈溪見了幾名到京參加考評的官員,親自進行面試,這邊通報進來,說是錦衣衛指揮使錢寧求見。
沈溪搖了搖頭,那些太監見不到他,錢寧便來充當說客,之前錢寧曾見過他一次,問有關司禮監掌印人選之事,沈溪沒有作答。
沈溪本來可以不見錢寧,但近來皇帝有意要把豹房部分功能搬到宣府,相關事情需要他這個監國對接,錢寧有時候也需要來傳達圣諭和問詢相關事務。
“讓他來見。”沈溪到了吏部衙門后堂,坐下來喝茶等候,不多時錢寧規規矩矩前來,向他行禮。
錢寧道:“沈大人,陛下想讓花妃和麗妃娘娘往宣府,小人特地來跟您知會一聲。”
沈溪點頭:“這種事不需要跟本官打招呼。還有,這所謂的妃,并未得到朝廷正式封號,在人前還是不要稱呼為好。”
“是,是。”
錢寧忙不迭應著,說道,“這二女以前的手段不少,尤其是麗妃,她若是再得陛下寵幸,怕是對大人不利,就怕她……身懷孕事……是否要對此有所阻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