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走偏的番外45-《農(nóng)家小福女》
第(1/3)頁
這一次回京,白善為皇上獻上了他畫的輿圖,皇帝盯著手中輿圖沉默不語,尤其是看到其中那些畫了三角符合的地方,更是沉默。
白善道:“雖沒有十分準,但也有七分,若無意外,這些地方應(yīng)該是銀礦。”
皇帝就指著另外兩個符號問,“這兩個呢?”
白善看了一眼后道:“是銅礦和鐵礦。”
皇帝的內(nèi)心就蠢蠢欲動起來,他看向白善,“愛卿何時對礦產(chǎn)也有研究了?”
白善道:“花花草草挖得多了,便大約知道些土質(zhì)的變化不同,繼而也就琢磨出了山石礦產(chǎn)的不同。”
放屁,那天天種地的農(nóng)民都能找礦了?
實際上是白善退休后看的書越發(fā)雜了,周滿又有渠道拿書,偶爾間拿出來一本書,當中有描寫金礦的文字,甚至還有各種冶煉金礦的方法。
白善一好奇,就對著書中的描寫找金礦,金子嘛,誰不喜歡呢?
夫妻倆一度幻想著自己在野外找到大金礦,尤其是那種含金量特別高的裸露金礦,然后抱著金礦回家自己煉出金子……
可惜,他們最后也沒找到金礦,倒是白善的書越看越多,最后找到了不少銀礦和銅礦。
大晉金銀都缺,尤其是銀子,特別緊缺,這也就導(dǎo)致了商人交易基本上是用銅錢,但銅錢質(zhì)重南攜帶,在外的購買力遠比不上綢緞錦帛,可這東西又很易受損。。
若是不小心受潮,價值就大打折扣。
所以世間最穩(wěn)固的貨幣還是金銀。
這些年,因著大晉商貿(mào)快速發(fā)展,金銀的開采也進步了許多,但國內(nèi)金銀的供給還是遠遠達不到需求,這也就讓金銀越貴。
長此以往,這并不是好事。
若能找到大量的銀礦……哪怕是在海外的,那也很值得一試啊。
皇帝沉吟起來,“朕記得去年新羅女王又上書請我朝出兵共伐百濟和倭國?”
白善沒吭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