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朱高煦引著朱棣走在軍營,指了指北面的冶煉廠房:「父王,這東平城確實是一個絕佳之地,不僅找到了煤礦,還找到了鐵礦,有了這兩樣,我們便能打造出更多的耕作器具,兵器。只是父王,鐵礦區距離東平城有二十余里,運輸不便,孩兒想是否安排一批人在外面冶煉,然后運來成品?」 朱棣并沒有贊同這個提議:「二十余里算不得遠,辛苦下并不妨事。外面冶煉,缺乏防備,萬一被野獸傷到,豈不是害了他們?」 朱高煦郁悶,到底是走這么遠的路危險,還是在原地冶煉危險?說到底,還是不夠放心自己,怕自己私自打造武器。 朱棣見冶煉出鐵水,鐵水順著槽口流淌而出,進入模具里。待冷卻之后脫模,一個鐵鍬便已成型,有鐵匠重新加熱,敲敲打打,以讓邊緣處變得更為鋒利,便于使用。 有鐵,有煤! 朱允炆并沒有坑燕國,這里確實適合當做立身之地,最可貴的是,這里還發現了金銀銅礦,為日后鑄幣打下了基礎。至于要不要使用寶鈔,日后再說。 朱高煦又提出推行自己的五年規劃:「大哥的規劃太過小家子氣,五年之后還待在這小小的東平城,我們來這里是建設燕國的,不是建設一座城的,一座城如何能代表整個燕國?父王,城多民廣方為 國,天下不見一城便是一國的。」 金忠看向朱棣,很擔心他會被說服。 朱棣思索了下,搖了搖頭,對朱高煦說:「先學會走,再學會跑。現在的燕國如嬰孩太過孱弱,還不到大踏步前進的時候,五年打好基礎,五年之后再對外擴張也不遲。」 「父王!」 朱高煦心塞。 自己提出的策略并不差,何況這里有五萬多人,兩年打好基礎,分出去一萬人筑造新城豈不是更好? 偏心啊! 大哥一個腿腳不好的人,他懂得什么是奔跑!太過老實,太過保守,若燕國交在他手里,估計二十年后未必有五座城。 龜龜縮縮一輩子,這不是我朱高煦想要的結果! 看著不甘心的朱高煦,朱棣知道此時還需要倚重這個兒子,他精力旺盛,是白天能忙活,晚上還能忙活的那一種人,現在正是燕國「開疆拓土」、「鑄造基石」的關鍵時刻,不能讓他寒了心,泄了氣。 朱棣抬手,拍了拍朱高煦的肩膀,意味深長地說了句:「世子多病,汝當勉勵之。」 朱高煦眼神一亮。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