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相逢在星光之中,星光如淚。 歐陽游的神志因為使命而崩潰,現在又因使命中的人而恢復。堅持到神魂里的死灰,終還是被點燃。 羅封抱著歐陽游、項大同痛哭流涕。 想當初三百余兄弟相依為命,到最后只剩下了這么幾個人。 駱冠英坐在高坡上,與沈偉、萬青林等人說著話,看著遠處的羅封、項大同等人,感嘆良多。 「周少山與張關山的經歷告訴我們,很可能有些軍士確確實實與北美洲的土著生活在了一起。」 駱冠英輕聲道。 沈偉一只手搭在膝蓋處,看向星空:「確實有這種可能,我們回去的時候會去一趟東平城,將這件事告知燕王,并讓其在擴張過程中留意。」 駱冠英嘆息:「從武義船隊的遭遇來看,我們無法再次走一遭他們的老路。何況蠻荒之中變化頗多,羅封等人也未必能記得準確路線。冒然闖進去只能徒增傷亡,為今之計,只能依托燕國來完成日后的搜尋。」.b. 萬青林躺了下來,輕聲道:「興許多年之后,燕國會發現有那么幾個被大明軍士改造過的土著部落。不管怎么說,水師需要保持與燕國的聯系。倘若還有兄弟在,我們一定要接他們回家。」 駱冠英等人重重點頭。 鄭和與朱能商議再三,決定返航。 自建文十二年九月出航至建文十四年六月東西兩路水師重逢,已接近兩年光景,而這兩年時間里,軍士很是疲憊。 因為找尋主要是沿海岸線進行,很多軍士始終留在船上,并沒有辦法上岸休整。如此長的時間里待在船艙幽暗的環境里并不好,有些軍士的體能也出現了下降。加上羅封、項大同等人提供的情報,鄭和、朱能認為這一次搜尋任務已是結束,可以返回大明復命。 東西兩路水師統帥決定,在巴拿馬休整兩日,然后各奔西東,更換船只,返回大明。 軍士炸開了山石,并在這無名的山谷之地立下了石碑。 鄭和親自擬寫碑文: 建文十四年六月,大明水師東路、西路重逢于此。 刻石于茲,以昭萬世。 駱冠英認為這里是無主之地,連個野人也沒遇到,便命人在石碑后面埋了一棵樹干,將日月旗高高掛起,以彰顯大明對這片土地的所有權。 分離雖是依依不舍,可終究需要分開。 考慮到朱能、駱冠英的船隊勢必先返回大明,鄭和、沈偉等人決定讓羅封、姚順、郭文星跟著朱能的船隊返回,這樣一來,羅封與項大同、張關山、歐陽游等人也好有個陪伴。 揮別在山谷的清晨,兩支隊伍終是分開。 交接船只,需要將最重要的航海日志交給,這也是保障其航行順利的重要材料。 六月十六日,交接完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