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解縉一臉愁容:「皇上到底在做什么?」 楊士奇目光游離不定,眉頭緊鎖:「這樣一來,不出二十年,恐有蕭墻之禍。」 鐵鉉坐了下來,又站起身,憋了一口氣:「我們應該求見皇上收回旨意!」 「走!」 解縉、楊士奇齊聲。 在相當長的時間里,解縉、楊士奇并沒有擔心過東宮地位,畢竟朱文奎是嫡長子,也是唯一的嫡子,其他皇子連爭的資格都沒有。 可現(xiàn)在情況不一樣了,皇上最近兩年一直在培養(yǎng)朱文垣等皇子,對太子只是委以重任,并沒有帶 在身邊。加上最近太子朱文奎屢屢請旨不再處理政務,這并不是朱文奎的懈怠,而是他察覺到了什么,選擇主動退讓。 事情不能如此,大明皇室不能再出亂子。 坤寧宮。 寧妃跪在朱允炆與馬皇后面前,面容蒼白,懇請道:「皇上,還請收回文垣身入武英殿的旨意,他只是個不懂事的孩子,怎么能參與國之政務。太子勤懇為事,決斷有力,朝臣有目共睹,還請皇上繼續(xù)讓太子處理政務。」 朱允炆看向馬恩慧,馬恩慧起身走向?qū)庡焓謹v扶:「寧妃妹妹病體初愈,還是起來吧。」 寧妃搖頭:「皇后,文垣不可入武英殿!若皇上不答應,妾身就跪在這里,寧死不起。」 馬恩慧看向朱允炆,莞爾道:「看吧,皇上這道旨意怕是會嚇壞不少人。」 朱允炆微微搖頭,起身道:「都活得太安穩(wěn)了,需要有點刺激才成。寧妃,二皇子不僅會入武英殿,還會封吳王,搬入?yún)峭醺!? 寧妃心頭一顫,難以置信地看著朱允炆,連忙說:「皇上不可,這樣一來,怕是會害了文垣……」 身為朱文垣的母親,寧妃從未想過他能與太子朱文奎相爭,半點心思都不曾有。. 朱文奎是寧妃看著長大的,這孩子心善,仁慈,吃得了苦,為人好學聰慧,他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jīng)以太子身份面對大明萬民,更是以「少年說」名揚天下,被譽為新少年太子。 這些年朱文奎的成長是巨大的,他不僅參與過北京新都營造之事,深入民間看民間疾苦,地方之治,更經(jīng)歷過朱桂、朱允熥兩次宮廷之亂,負責過遷都籌備,又在一干東宮官員與內(nèi)閣、六部官員的教導下?lián)碛辛顺錾恼漳芰Α? 可以說,朱文奎不僅是名正言順的太子,還是官員一致認可的大明皇位繼承人。朱文垣雖然聰慧好學,懂得不少,可他沒有吃過苦,沒處理過政務,沒經(jīng)歷過太多事,讓朱文垣與朱文奎爭,那是找死。 最讓寧妃擔憂的是,韓夏雨是自己的親妹妹,是朱文垣的姨。若是將韓夏雨扯進去,那她與朱文奎勢必能在一起,這對青梅竹馬很可能分道揚鑣。 「皇上,三位內(nèi)閣大臣求見。」 內(nèi)侍前來通報。 朱允炆點了點頭,走到寧妃身旁,伸手將寧妃拉起:「放心吧,這不是對太子的考驗,也不是對二皇子的陷阱,而是他們兄弟之間的決定。你啊,小看了文垣。」 寧妃不明白,但還是順勢起身。 朱允炆看向馬恩慧:「你與她說清楚吧,免得又心憂成疾。」 馬恩慧笑著答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