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于謙的努力令很多人佩服,他僅僅用了一年時間,便完成了府學所有落下的課程,并跟上了國子監初期課程。 就連同室的郭嘉樂、沈達道也給予了于謙高度評價。 郭嘉樂稱于謙為「神才鬼道」,有著神一樣的智慧,鬼一樣的恐怖。 沈達道稱于謙是「意志如鋼,百煉不折」,并給于謙起了綽號「于三更」,這是于謙的睡眠時長,一年到頭,基本上都是三更睡,五更起,最多中午的時候小憩會,無論酷暑還是寒冬,這小子就沒改變過自己的節奏。 驚人的毅力,頑強的意志,刻苦的付出,讓于謙在北平國子監站穩腳跟,也成為了國子監令人矚目的后起之秀。 「殿下。」 于謙見朱文奎來了,連忙行禮。 一開始于謙并沒有識破朱文奎的身份,但從朱文奎可以進出任何權限的實驗室,包括隱秘檔案館,從國子監祭酒、司業、教授等對朱文奎的態度,從監生對朱文奎的恭敬等可以看出,他的身份很不簡單。 于謙不是傻子,國子監最強調的就是調查與實踐。搞調查是基本功,如果連這點都做不到,還在國子監混什么…… 用了一頓紅燒肉的代價,于謙就知道了朱文奎的身份,然后當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拆穿了他。 但身份并沒有成為于謙與朱文奎友誼的障礙,相反,于謙很欣賞朱文奎的獨特見解、自律自制,朱文奎也欣賞于謙的正直、毅力與聰慧,兩個人年齡又很近,朱文奎比于謙只大了兩歲,同齡人之間的惺惺相惜,更拉近了兩個人的距離。 朱文奎笑著走向于謙,彈了彈衣襟:「說過了,私底下沒有殿下,只有年七百。可準備好了?」 韓夏雨見于謙身后的桌上放著一個小小包裹,便笑道:「小謙子的行李可真少。」琇書蛧 于謙苦著臉:「我叫于謙,不叫小謙子。」 抗議無效。 韓夏雨才不會理睬于謙的反抗,興致來的時候,連小奎子都喊得出來。于謙還提到過一次「小基子」,也不知道是不是在說遠離大明的朱瞻基…… 于謙無奈,知道找朱文奎求救也沒用,只好認命,轉而問道:「皇上批準年兄離開京師了?」 朱文奎點了點頭:「父皇一開始并不準,可耐不住我一再央求。」 于謙認真地說:「其實你不應該在這個時候離開京師,朝廷事多且繁,看《建文報》,朝廷正在規劃更大規模的鐵路,這是自金陵鐵路、京通鐵路兩次驗證之后第一次大規模興建鐵路,朝堂之上風波定少不了。」 朱文奎含笑看向藍天:「鐵路營造是國策,無論多少風波都會推行下去,并沒什么可參與。至于其他文書,父皇與內閣可以輕松處理。我們要做的,便是走出去看看,看看這兩年太平日子是不是當真太平,看看百姓們到底有沒有富足,地方上有沒有欺民。這些事,父皇也想知道。」 于謙皺眉:「朝廷有監察御史,皇室有安全局,想了解這些不需要年兄親自走一遭吧?」朱文奎偏了偏頭,看著于謙。 于謙笑著搖了搖頭:「好吧,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朱文奎背負雙手,嚴肅地說:「二月時,西安府被查出監察御史、地方府衙聯合造假,虛造數據,奪得了十大優府名頭,這件事你應該沒忘吧?」 于謙握了握拳:「這是我的恥辱,怎么能忘!」 韓夏雨有些疑惑,問道:「西安府的問題,怎么成了你的恥辱?」xь. 朱文奎見于謙一臉不甘,對韓夏雨解釋道:「國子監將西安府的數據放了出來,當做一次數據分析的考試,結果于謙在一個時辰內只找出了四處錯誤,而那數據里的錯誤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