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市井文化,四大名著-《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3/3)頁

    朱文奎笑道:「這《瀛涯勝覽》我們倒是讀過,著作之人名為馬歡,是鄭和大船隊中的書吏通事,這書中記錄了鄭和大航海時經(jīng)過的諸多國家,風景風俗,地理山川,國王語言、氣候物產(chǎn)、海潮航路等等。只是,四大名著的說法,我們并不知情。」

    張泉見朱文奎輕松說出,舒展開眉頭,笑道:「你們不知道也不怪你們,一個個都在埋頭苦讀。這四大名著還是今年年初中華書局定下的,說是以銷賣量為準,選出了四本。這《瀛涯勝覽》便是第四本。」

    于謙好奇地問:「那前面三本是?」王大苗指了指說書人,咧嘴道:「第一本便是《三國志通俗演義》,第二本是《水滸傳》,第三本是《太祖開國志》。」

    朱文奎、于謙連連點頭。

    《三國志通俗演義》是建文皇帝接過羅貫中書稿后刊行于世的,其出現(xiàn)標志著洪武時期***之策的結(jié)束。《水滸傳》隨后刊行,在金陵引起熱潮。

    但實事求是地說,當年這兩本書面世之后,只不過在一些大城之中「暢銷」,像是金陵、蘇州、杭州、開封、徐州等地,在一些府縣里面,都沒多少人買書看書,更不要提銷售。

    可時代在變化。

    自進入建文朝以后,國子監(jiān)率先改制,引雜學(xué)入國子監(jiān),隨后將這種改制推廣至府州縣。與此同時,朝廷還在大力發(fā)展文教與掃盲事業(yè),每年投入在教化領(lǐng)域的錢鈔已然達到了驚人的地步。

    社學(xué)廣立之后,朝廷文教進入到新的階段,強行要求少年進入社學(xué),義務(wù)教育興起。

    兒子讀書,老子掃盲,讓民間識字

    率得到了顯著提升,經(jīng)過十多年,尤其是最近五年的教化,民間百姓中已出現(xiàn)了不少能識字讀書之人。

    朱文奎知道,這就是父皇朱允炆所說的:市井文化。

    原以為發(fā)展到這一步需要再過個十年八年,不成想在這滄州小地方竟看到了市井文化的成長。

    朱文奎看著王大苗與張泉兩人,說道:「小子冒昧,敢問兩位是作何營生?」

    「耕田,哈哈。怎么,耕田就不能看書了?咱家伢子說了,不識字不讀書,就會成為蠢貨,做出蠢事。咱們雖然是苦哈哈的老農(nóng),可不是苦哈哈的蠢貨老農(nóng)。」

    王大苗爽朗地說。

    于謙連連點頭:「沒錯,世人都應(yīng)識字讀書,唯有如此,學(xué)問方可代代流傳。讀書人多了,聰明人也多,聰明人多了,國子監(jiān)便能研究出更多的學(xué)問,大明能更強盛。」

    朱文奎端起茶碗品了口,含笑道:「皇上說過,學(xué)問來自民間與百姓,可識字最少的卻也是民間與百姓,這讓許多好的文化、技術(shù)沒有流傳下來,實在是太過可惜。若民間與百姓識字讀書的多了,那文化與技術(shù)便不會再輕易遺失。若是皇上看到民間百姓都在談?wù)撍拇竺ㄊ切牢坎灰选!?

    張泉拍手:「皇上說得對極,若不是皇上這些年勤勉為政,力推掃盲,咱也不敢想自己竟也能看看這。說起來,這大海之上的故事可太多了。聽說這馬歡也跟著船隊去了,不知道這次回來會帶來什么故事……」

    于謙看向朱文奎:「話說船隊離開近兩年了,是不是也快返航了?」

    朱文奎想了想,說:「按照最初的計劃,他們應(yīng)該會在這個月碰面,如果順利,此時說不得在返航之中。」xь.

    「你們知道水師的事?」

    「呃,這個,聽先生們說起過一些。」

    「大家伙都過來啊,有水師的消息。」

    說書的老劉惡狠狠地看向張泉、王大苗,沒看自己正要說「袁術(shù)死」呢,馬上要賞錢呢,你這一嗓子下去我還怎么吃飯……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