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交趾駐扎有大軍不說,占城國北面是南海水師,南面是勃固島水師、舊港水師,南面、北面,包括東面海域,基本上都是大明控制的,占城國還在大明的幫助下修建了大型港口,隨時可以停泊寶船。 想要占城國,幾艘寶船就足夠了。退一步,那里正在漢化教育,大明沒必要動占城國,讓其他南洋 諸國畏懼。 呂宋島就不一樣了,溫和點動一動,不會引起大亂子。 敲定南洋之事后,武將退出,文臣入殿。 解縉、楊溥等人詢問返京事宜。 人接到了,骸骨自有禮部與水師都督府的人負責,皇帝與太子就不用一直留在金陵了,總留著二皇子監國也不是個事。 朱允炆面對請求的文臣,擺了擺手拒絕道:「按照時間推算,鄭和的船隊至少應該過了非洲南端,說不得已經與寧王碰面。兩個月內,他們一定會返回金陵。既然如此,朕打算與太子留在此處,等待他們回家。」 解縉眉頭緊鎖,進言道:「皇上,京師公務繁重,二皇子又無多少處事經驗,多無法拿定主意,若停留在金陵兩個月之久,怕會貽誤不少政事。不若先讓太子返京監國,太子穩重,經驗豐富,可以處斷政務。」 朱允炆依舊拒絕:「迎接西路水師歸來,是朕與太子,那迎接東路水師歸來,怎能只有朕一人?京師之事無妨,二皇子雖無多少經驗,畢竟有楊士奇、鐵鉉、徐輝祖等人輔佐,出不了岔子。」 楊溥、楊榮見朱允炆已下定決心,也不再勸說,轉而商議起封賞之事。 羅封、姚順等人歷經生死而歸,總需要給他們應有的待遇,哪怕姚順以前只是個百戶,可經歷了這么多歷練,付出了如此大的犧牲,也該直接給予爵位了,侯爵應該給羅封,其他人是不是應該給伯爵,還是說給個指揮使之類的待遇? 張關山這個家伙在土著里面繁衍了后代,連兒子老婆都帶回來了,他雖然也有犧牲,但他相對于其他人而言付出最少,該如何封賞? 這些事都需要朱允炆張嘴,要不然商議來商議去,也只是商議。 離開武英殿后,楊溥與楊榮出了皇宮,至一座茶樓品茶。 看著金陵依舊繁華,不減當年,雖然秦淮河上的姑娘多了一些悲傷,給大錢的人少了,可畢竟還是有才華橫溢的佳人,南京國子監吸納了不少青年才俊。 楊溥品了口茶,輕聲說:「郭文星加入了航海院,羅封、姚順等人也想進入國子監,現在國子監真的將人才一網打盡了。」琇書網 楊榮淡然一笑:「當年皇上強行推雜學入國子監引起多少人反彈,過去不過十來年,國子監便取代了科舉,成為了朝廷官吏的輸出之地。最難得可貴,這里沒有官官相護,沒有官場糾葛,只論學問。」 楊溥抬了下眉頭,笑道:「我想說的并非此事,二皇子監國,少不了籠絡人才,而太子卻在金陵,其中意味如何,楊尚書難道不清楚?」 楊榮不以為然:「真正的人才都是聰明人,若連局勢都看不清楚,算什么人才。如今陛下春秋鼎盛,太子穩重有為,這件事不需要擔憂。」 楊溥嘆了口氣:「本是不擔憂,可誰也摸不準皇上心思。二皇子封了吳王,如今又是監國,這會讓不少人心思不定,北京怕是有風波起啊。」 楊榮將目光看向對面的酒樓,看著那里熱鬧的場景,輕聲道:「這就是皇上想要的結果,說不定,皇上也想看看,二皇子到底有沒有其他心思,大臣有沒有其他心思……」 楊溥苦澀地點了點頭。 朝堂上并無太大內斗,如今官員都只有一個目標:打造大明盛世。 可皇帝為了盛世能延續下去,已經開始著手清理太子可能的敵人了。如今太子尚未成年便已如此,是不是太過急促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