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佩塔看著離開的艾曼,心中難掩悲傷。 這已經(jīng)不是自己第一次損失生意了,自從兩個月前一批大明的船隊抵達紅海之后,馬穆魯克的商人就開始聞風而動,將其貨物搬運一空,四處跑去售賣。 而自家的玻璃品就這樣,買的人越來越少,眼看著再賣不出,這生意就沒法子做了。哎,大明的貨物為什么就要賣到我們這里來,讓我們這些人還怎么過日子? 失落的佩塔走過一家作坊時,里面?zhèn)鞒隽丝蘼暎粏柌胖溃抢霞徔椆ぴ诳奁沁@里的老紡織工了,他的手很是靈巧,他家做的東西也很多,什么斗篷、毯子、帳篷、衣裳、頭巾、面巾都有,可現(xiàn)在,登門的人也少了。.. 因為大明的棉布、絲綢大量運了進來,絲綢進入貴族,華麗順滑,棉布進入民間,價格低廉,穿著又很是舒適。 老匠人正在失去賴以生活的買賣。 馬穆魯克王朝的貴族看不到不斷倒閉的手工業(yè),大明的第一次大規(guī)模貨物傾銷,以無以匹敵的力量,摧毀了近四成馬穆魯克手工制造業(yè),無數(shù)人失去了生計,不得不轉行。 馬穆魯克商人開始崛起,憑借著地利優(yōu)勢,可以直接壟斷大明的貨物,轉手貿易讓這些商人賺得盆滿缽滿,就連馬穆魯克王朝也因商稅的大幅增長竟有了「中興」之勢。 大明運來了大量糧食,以大明皇帝的名義,運到了蘇伊士運河的工地上,一個個糧食袋子上都印著大明的日月旗,寫著一句「大明在東方,大明在心中 」的話。 海量糧食的到來,加上朱權與馬穆魯克商議之后,決定修改苛刻的安排,決定將所有人分為兩班倒,一個班做工五個時辰即可休息。 糧食保障吃飯,餓不死人。 兩班倒保障休息,累不死人。 這些舉措極大消除了百姓的不滿,減緩了矛盾,讓此起彼伏的造反之事終于有所控制。 無數(shù)的馬穆魯克人開始談論起大明,談論起東方,他們開始向往大明,渴望大明,甚至有人簡單地將大明等同于不會餓肚子的圣地。大明在這里沒有根,卻憑借著這一種手段,強行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收攏了數(shù)十萬百姓的人心。 在認識到這一點之后,朱權再次給朱允炆寫信,希望朝廷繼續(xù)提供糧食,并運輸一批大明的書籍過來,以同化這批苦難的百姓。.c0 朱權希望擴大大明在馬穆魯克潛移默化的影響力,讓大明成為水深火熱之下百姓的救世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