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建文十六年,大明王朝蒸蒸日上。 金陵造船廠熱火朝天,新式鐵船每隔兩個月就會有一艘船下水。馬鞍山冶煉廠高爐林立,新式冶煉廠讓冶煉效率大幅提升。 山西大同、寧武、河東、西山等地,蒸汽機轟鳴,以豎井提升的方式,將一車車煤炭升運上來,然后有人將煤炭運至轉運區,會有商人帶伙計將這些煤炭通過路與河運往北京、金陵等地。 太行山中,千余匠人拿著鐵釬、鐵錘正在開山,一批批的人將破碎的山石用背簍背出去,朝廷要修鐵路,不可避免地需要開山。.qgν. 這是一個近乎瘋狂的計劃,打造一條條隧道以供鐵路穿行。這是一項曠日持久的工程,興許要五年,要十年,要二十年甚至更久才能完成。 但朝廷的決心已定,一定要掌握開山隧道的技術,一定要研究開山支護的技術,一定要讓火車通過群山抵達更遠的地帶。不管付出多少年月,多少財力,多少人力,朝廷都下定了不可動搖的決心。 堅硬的地方,結實的地方,尚可以鑿洞填充火藥加快速度,可一些山石相對松軟,不夠結實的地帶,則不敢使用火藥,還必須小心翼翼,采取各種支護手段,確保不坍塌,還需要研究滲水的問題,必須做好封堵準備…… 國子監派出來的人與經驗豐富的匠人組合,開始了大明大型工程基礎建設的研究,這些研究不再是局限于地勢平坦開闊的地帶,而是在群山峻嶺之中。 淮河某處,趁著枯水期,國子監匠學院帶人分流堵住了一截河道,實現了河道地基處理,并完成了混凝土樁填充,實現了河道樁的建造。 只不過鑒于黃河、長江根本就不適合分流堵塞,跨越大江大河的樁修筑依舊是個問題,國子監提出了河內圍堰的想法,就是在黃河里面打造一個鐵房子,鐵房子高過水面,然后利用蒸汽機將水排空,在圍堰內修筑混凝土樁。 這個想法驚世駭俗,但國子監經過驗證之后還是同意了這個想法,黃河、長江深二十余米,這個深度并不是不可克服,畢竟鐵船制造了這么長時間,弄一些大鐵籠子也不是不可行。 雖說高度太高不容易實現,但只要底部弄大一點,厚一點,留下凹槽,上面嵌套到下面,一點點堆疊起來,未必不能做成水中圍堰。.qg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