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十年,彈指一揮間-《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3)頁

    朱允炆窮盡心思,也找不到更好的繼承制度。

    搞君主立憲?

    讓自己去捆綁自己的手?

    這不合適。

    搞上議會與下議會,搞幾個黨派,搞三權分立?

    這些都不適合大明王朝。

    封建王朝是有慣性的,它推崇的是天授君權,忠君思想早已融入在了衣食住行里面,不是其他思想想取代就能取代的。

    封建朝代,朱允炆能做的,只能是在皇子之中選出最合適的那個,只是為了確保皇子之間不發生內斗,還需要諸多限制與約束。

    朱允炆自己掌控局勢,也相信以朱文奎的能力,在未來也可控制局勢。

    一代一代帝王親自站臺,扶著太子走一程,直至將其移到奉天殿,以確保其能力、心性當帝王可以將大明的繁榮昌盛延續下去。

    這是唯一的法子,雖不完美,至少可以保未來百年內大明朝廷內部不出現大的問題。至于再后面的事,就看未來子孫的智慧與手段了。

    朱允炆接連咳了一陣子,幾乎沒辦法呼吸,憋得臉有些不自然的紅,對群臣道:「帝王掌舵,扶一把太子,直至其擁有治國之力,便在年老體衰、力有不逮時,主動退下。滔天權勢,未必非要握到墳墓里去……」

    群臣面對敞開心扉的朱允炆,一時之間不知所措。

    直至朱允炆走了,文武重臣依舊有些緩不過神。

    解縉、楊士奇、楊溥、徐輝祖等人都感覺到了,朱允炆正在給太子鋪路,而他已有了退意。事實上,這并不是一件突兀的事,畢竟遷都之前,朱允炆已經事實上在讓太子監國,并委以重任,那時候的太子才十幾歲。

    而在遷都之后,除了二皇子短暫的監國外,大部分時間都是朱文奎在監國理政。當然,所謂的太子監國理政事實上不是太子說了算,太子只是出主意、提想法,并不具備行使權力的權力。

    說穿本質,太子監國,其實就是太子成為另一種特殊的「閣臣」,只議事、論事、給對策,到底如何執行,如何安排,還是看皇上最終決策。

    沒有用大寶,沒有皇上發話,太子與內閣的事,一件也無法落到實處。這也保障了太子監國并不會架空皇帝,威脅皇帝。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