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賣肥豬肉-《重回九四》
第(2/3)頁
也因為這個原因,豬才殺完,就被村里人買去了五十多斤。
然后就是把豬背到街上去了,要說郭去的大伯對他們家,那是真的好,郭去太小,老爺子又老,所以背豬肉上街的事情,全都交給了他大伯。
他大伯一個人硬是跑了兩趟。
至于長江,也不過是起到一個輔佐作用,因為他背肉時,必須得有人跟著他。若不然豬肉半途被人背走了,郭去和老爺子,上哪里去哭都不知道。
保險起見,長江只背了一頭豬的四分之一,也就是九十來斤。
被老百姓養大的豬,少于三百五十斤,都算是少的了,而且那家的養豬的會很不好意思,因為別人會覺得此人舍不得糧食,若不是,那豬怎么這么輕?
言歸正傳,從郭去大伯把豬肉背到街上后,老爺子也剛去其他屠夫哪里打探單價回來,郭去想了想,決定以上一場的價格販賣。
看周圍的人多了起來,他吆喝了一聲。喊出來的話中,充分表明了豬的是剛殺的,新鮮。
至于豬肉好不好,這年代的老百姓,一眼就能看出來。
打個比方說,一胎生的兩只豬,一只按老百姓的方式養;另一只用臊水,也就是那些飯館里剩下的剩菜剩飯養,這兩只豬是非常不一樣的。
雖然都是豬,但臊水養的豬看起來是白晃晃的,一點都不紅潤。
而用豬草和糧食養大的豬,豬肉雖然也白,但白中帶著紅潤,看起來都讓人舒服。
而且臊水養的豬,其肉質太粘了,就算煮熟了,吃起來還有有心無力,因為嚼不碎。
這些買豬肉的老百姓,自家每年都要養豬,都要賣豬,都要殺過年豬,對豬肉好不好的判斷,那自然是深有體會的。
所以,郭去的吆喝中,只凸出了豬肉的新鮮,然后要買的人,他們自己會過來看肉質。
有意賣豬肉的人,一般都會四處看看,問問價格,再比較豬肉的肉質,自然心中有數了。
所以盡管很多人上來看了看,又問了問價格就走了,但郭去是并不擔心的,因為他定的價格,是上一場的價格。
意思就是他的豬肉價格比其他人便宜,同時他也不擔心那些屠夫來找他,因為他只賣這一次,這次過后就不賣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