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就是牛販子,絕不會因為一次談不攏,而灰心喪氣。 該走的人家戶都走了,試探著問了問,大多都不賣,因為貨比三家,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道理。 而今,做牛生意的人越來越多,而老百姓也經(jīng)常接觸牛販子,所以他們一點都不慌,就算要賣自家的牛,那也得等到至少三個牛販子上門后,才會待價而賣。 回到先前談了價格的那一家,郭去再次敲響他家的門。 “大家都是老百姓,我也不騙你,你這牛五千九我真不敢買,我馬上要走了,這是我今年的第一單生意,圖個吉利,一口價,五千七百塊錢,你賣,我就交定錢,不賣,那我就走了。” 先前郭去去這主人家的鄰居看牛,這主人都看在眼里,自然知道郭去這次回來,恐怕真的是最后一次了。 “賣不賣?” “賣。” “那好,我錢帶的不夠,今天會先交定錢,明天,最遲后天,我來拉牛,你看行不?” 牛販子買牛,從來不會買了就拉走,究其原因,一是不確定性,買賣不一定能成,二是身上不可能帶那么多錢,錢帶多了會出事情的。 “好。”不過是多養(yǎng)一兩天罷了,村里還有人給人多養(yǎng)了一兩個星期呢,這已是見怪不怪的事情了。 而且定錢一交,那就達成了協(xié)議,這是規(guī)矩,不遵守規(guī)矩的人非常少,一般這種人都會被打的。 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就是,約定的時間內(nèi)不來拉牛,那么,主人家有權(quán)把牛賣給別人,定錢也自然可以被私吞。 這些都是規(guī)矩,這一行的規(guī)矩。 這單生意,到此就算完成了,不過為了防止有啥意外,郭去決定明天一早就來拉牛。 這就是牛販子的生意經(jīng),說實話,郭去是樂在其中的。 可是他知道,他進了這個行業(yè),那就肯定會遇上一個競爭者,一個只有十五歲不到的競爭者。 此人姓鄭,單名一個勇。 此人是一個傳奇,牛販子圈子里的傳奇,全鄉(xiāng)鎮(zhèn)養(yǎng)牛的人,沒有人是不知道他的。 鄭勇八歲喪父,親人只剩兩個哥哥,他在兩個哥哥家里各住兩年,然后在十二歲開始自己養(yǎng)活自己。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dāng)家,很多人都不理解,很多人自認(rèn)為理解,很多人自認(rèn)為自己有點理解,然而其實都不理解。 第(2/3)頁